
中國失原油第一買家封號 但專注于巴西市場
來源:鑫鼎盛期貨莆田營業部轉自東方財富網 時間:2015-06-10 瀏覽:3140次
今年4月,中國曾短暫成為全球原油第一買家。結合中國海關總署和EIA數據分析,4月中國原油進口量達到3029萬噸,約合每日740萬桶,高于美國4月的原油進口量(每天729.1萬桶)。不過,進入5月,這一局面就被扭轉。
中國海關總署8日發布了5月進出口商品報告,其中,5月進口原油2324 萬噸,較上月的3029萬噸下降23.3%;折合成國際算法后即為從上月740萬桶/天的進口量暴跌至590萬桶/天。同時,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數據顯示,美國5月原油進口量至少都達到每天654.1萬桶。明顯,中國原油進口量顯著低于美國,美國重新奪回了全球原油最大買家的席次。
在中國原油進口量于4月達到全球第一的時候,有專家曾分析這一地位不會延遲太久,他們給出的理由是季節性因素。按照規律,中國主營煉廠一般在進入二季度后開始進入一年一度的檢修期,這可能導致煉廠加工能力下降,拖累上游廠商的原油采購訂單出現下滑。但分析數據后可以發現,問題并非這樣簡單。
首先,由于原油價格近期的強勢反彈,中國的進口成本已經在上升,這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國有石油企業通過進口來囤積石油儲備的積極性。根據海關總署數據分析,5月原油進口成本至少比4月上升了6.5%。今年4月,中國進口3029萬噸原油,耗費746.6億元人民幣,平均每噸2465元人民幣;5月,進口量為2324萬噸原油,耗費611.9億元人民幣,平均每噸2623元人民幣。對于目前深受腐敗漩渦和利潤下滑困擾而又面臨改革壓力的中國國有油企來說,6.5%帶來的壓力不可謂不大。其次,原油進口量暴跌并非個例。海關總署發布的重點商品進口量數據顯示,5月礦產品進口量整體出現下滑。
另一方面,在中國交讓全球第一買家稱號的同時,卻又專注于某個市場,并在有意或無意間成為單個市場的最大買家。比如巴西市場。據巴西媒體報道,今年前五個月,巴西已向中國出口約540萬噸石油。中國今年有望超過美國成為巴西石油最大買家。
巴西工貿部的統計數字說,今年1月至5月,巴西對華石油出口占巴西石油總出口的比例達到創紀錄的35%,而2006年同期僅為6.3%。巴媒指出,中國已經是巴西大豆、鐵礦石和紙漿的最大買家。今年年初以來,隨著石油價格下跌,中國加大采購巴西石油的力度。如果石油貿易趨勢照此延續,今年中國有可能超過美國成為巴西石油的最大買家。
此外,巴媒還稱,中巴能源合作近年來發展迅速,中國油企與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巴油)合力開發深海石油的同時,包括國家開發銀行在內的中國金融機構向巴油提供了多筆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