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沖基金大佬詳解FOF的優勢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時間:2014-10-13 瀏覽:3406次
《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8月8日實施以來,正式納入管理辦法的FOF正在成為公募基金的新寵。“幾家公募基金都在籌備FOF產品。”有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
公募“正規軍”搶灘,使得此前曾經一度魚龍混雜的FOF市場即將迎來一輪“洗牌”。“此前能夠直接發行FOF產品的只有集合資管,以陽光作為投資標的的一些產品,只能借助的通道發行TOT(TrustofTrust)。”上述人士稱。
在海外對沖基金大佬看來,當前以第三方機構為主力的國內FOF市場,“很多都是在替PE公司做融資。”另一種FOF以“基金超市”的形式存在。“公募基金進軍FOF值得期待。”春山資本執行合伙人、春山藍基金創始合伙人辛威廉稱。
FOF關鍵詞:低相關
“從超過5000個接受投資的對沖基金中,選取20~25只不同行業、地域和金融產品的基金,建立多元化投資組合。”這是辛威廉介紹的春山藍基金這只FOF的選取標的范圍。而“相關性”成為其頻頻提及的關鍵詞。
最基礎的是6~8只大盤基金。特點是回報率雖然不高,但很穩定,占比大約30%;中間一層是15~16只中小盤基金,規模較小,但成長性好,占比大約40%;此外是事件性驅動的特殊情況基金,在下跌時能夠保本的做空機制基金,投資占比約30%。
“選取基金標的時,會與我們已經選取的其他基金進行對比和回歸分析,查出相關性數據。在相關性很低的時候,才會接納它。”辛威廉稱。
對比來看,國內市場風靡的第三方機構FOF,還顯得過于“簡單直接”。“以客戶的風險偏好為出發點,選購幾只基金分散開來再打包出售,并不是以一只基金的形式來運作。”一位券商衍生品研究員告訴記者。
辛威廉稱,FOF的運作難度高于普通投向于二級市場的基金產品。如海外對沖基金封閉期1年~2年不等,少數甚至要封閉3年。母基金的資金100%投出去,如何應對客戶贖回就需要技巧。“有經驗的母基金可能會跟銀行談好一個信用額度。”
辛威廉介紹,國內目前流行的FOF,絕大多數是私募股權母基金。“一只FOF,投10~15只私募股權基金,這些基金表現不一,且期限從10年到15年不等。每一只基金投很多公司,對公司的影響力就很弱,母基金的影響力就更加有限。業績很難保障,最終淪為PE機構的募資工具。”他稱。
財富全球配置
事實上,當國內FOF積極醞釀,海外市場成熟的FOF已經瞄上了日益龐大的中國市場。其邏輯是著眼于全球的財富配置。
“中國經濟過去二十年高歌猛進,粗獷式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瓶頸期。在轉型期重資產型企業需要變現,轉向輕資產型,以流動性抵御風險,就需要資產全球配置,如到海外買礦、買房。另一個選擇是境外進行理財投資。”辛威廉稱。
復興資本CEO表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上漲趨勢已經結束,專家們預測人民幣將進入長期走弱的趨勢,配置海外投資產品能夠降低風險、增加收益。
而國內機構進行海外理財投資時,不約而同選擇中概股。“中概股企業還是在國內,便于調研考察,也更容易使投資者理解。”上海一位陽光私募基金經理表示。
而在辛威廉看來,投向中概股仍然無法起到分散風險的目的。“到境外投資,如果還是為了賺更多的錢,其實在國內也有各種各樣的機會。從相關性角度來看,要分散風險還是要選擇相關性更低的投資標的。”
“境外的這塊安全資產,在總資產中配在30%我認為是合理的。”辛威廉補充道。
目前來看,如雨后春筍般興起的FOF,優先級和劣后級資金配比約為3:1,與銀行協議的優先級資金并不困難,劣后級資金的募集卻難倒一眾英雄。
“FOF的形式決定了母基金需要龐大的資金支持,在國內通行的基金分級設置下,劣后級資金即使有更高的收益預期,這筆巨款能否募集到位仍然是FOF成立的關鍵。”上述陽光私募基金經理表示。(作者:呂雅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