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權倒計時:中性工具多空皆宜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時間:2015-02-04 瀏覽:4083次
一度淪為熊市的替罪羊,被部分投資者指責為股市不振的罪魁禍首,但去年由熊轉牛的行情表明做空工具的存在與牛市并不矛盾。作為又一做空工具的即將登場,其又將給證券市場帶來怎樣的影響?上海證券交易所總經理、副總經理謝瑋等在2月3日舉行的期權座談會上作了詳細解讀。
黃紅元稱,衍生工具的“零和博弈”屬性決定了期權市場上新增的力量永遠是“多空均衡”,不存在單方面增加“做空”力量的假設。因此,股票期權作為基礎的金融衍生工具被理解為新的做空工具是不準確的。股票期權的本質不在于提供新的“多空力量”,而是有利于令買賣雙方在博弈中實現“價格發現”,提升資本市場的定價效率。同時,期權又是重要的風險管理工具,投資者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通過期權產品配置更多樣化的風險管理策略,以此實現風險規避或轉移。
正如瘋牛行情為股指平冤昭雪,做空僅是期權所承載的功能之一而絕非期權的全部。而對于關注資金面,擔心期權分流股票市場資金的看法,黃紅元表示期權在海外市場的運行經驗表明期權產品推出后不會分流現貨市場資金,相反會對現貨市場產生積極的影響。
首先,ETF期權是資本市場風險管理體系中重要的金融衍生品,從產品屬性上看,指數期權在海外多被作為交易和風險管理工具來使用,機構投資者將其用于對沖市場風險。股票期權更多被用在投資組合中進行資產配置,用于改變投資組合回報的線性結構。ETF兼具指數和股票的特性,ETF期權的風險管理功能將會得到更全面的發揮。
其次,ETF期權有助于吸引投資者參與股市并長期持股。有了ETF期權業務,投資者可以在持有現貨ETF的同時,通過購買認沽期權來管理標的價格下跌的風險,對這部分投資者而言,不但不會轉移在股票市場上的資金,反而還可能會投入新的資金參與期權交易。對于沒有持有股票現貨的投資者來說,也可能在ETF期權業務推出后,利用其進行風險管理并重新將資金投入股票市場。
再者,ETF期權產品推出能夠提升股票市場流動性,有助抑價格波動,進而形成衍生品市場—現貨市場—衍生品市場的正向反饋機制。早在1974年,著名的《南森報告》研究認為期權交易有助于提升現貨市場流動性。此后,美國SEC和美聯儲的聯合報告《期貨和期權交易對經濟的影響研究》均對于金融期權增強現貨市場流動性的功能予以肯定,上述兩份報告的推出使監管層對期權有助于提高現貨市場流動性達成統一認識。ETF期權具有雙向交易、杠桿放大的特點,推出后能活躍大型ETF基金和大盤藍籌股的交易。另外,現貨長期持有者可以通過ETF期權來豐富風險管理和收益增強的手段,由此將導致長期資金對現貨配置需求的提升。
此外,ETF期權的實物交割制度也保證了其對于現貨市場流動性的促進作用。實物交割方式導致無論是基于投資還是投機目的參與期權交易的資金對于標的的需求都將較之以現金交割方式的期權更大,從而更有力地推動了現貨市場交投活躍度的提升。(作者:婁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