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追蹤

您的位置:首頁--期貨評論--熱點追蹤

商品期權為何“難產”?

來源:期貨日報    時間:2014-07-04    瀏覽:3165次

    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5月下旬,市場上傳出消息,個股期權要重新進行研究,推出日期再度推遲,且無明確上市時間表。坊間猜測,商品期貨期權可能也會受到連累,暫緩推出。有關方面對此尚未作出回應。

  據筆者了解,單就商品期貨期權而言,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而且,相關產業企業和市場投資者對其需求日益迫切,希望能早日推出。

  有人說,個股期權暫緩,更多源于監管層對之前權證爆炒風險的心有余悸。此外,可能還有對證交所首推做空機制個股衍生品而存在的制度、風控、管理層面的風險以及市場風險外溢的顧慮。

  這些顧慮對于商品期貨期權來說,顯得有些多余。

  商品期貨期權是商品期貨的衍生產品,期交所和期貨中介機構對衍生品風險管理的理解了然于胸,風控手段和措施也已十分成熟。

  目前各家期交所的期權準備工作已基本完成,會員端系統改造也基本就緒,聯機正常運行已有時日。面向市場的期權投資者教育活動已持續開展一年多時間。這些都為商品期貨期權的推出打下了較為堅實的基礎。

  如此積極地推進期權上市,更多的是應產業所需、市場所需。期貨期權不僅能為現貨上“保險(放心保)”,也能為期貨上“保險”。如果期權、期貨組合工具運用得好,還能“零成本”管理價格風險,這對于大多數流動資金并不寬裕的企業來說是件好事。

  企業更看重的是,期權交易能將風險和回報分離,尤其是在振蕩市況下使用效果比期貨工具更好。由于國內期權工具的長期缺位,不少企業開始嘗試利用境外市場的期權工具管理風險。

  不僅是企業,職業投資人、財富管理機構等也急盼期權的推出。有了期權工具,基于期權和期貨的套利、對沖、組合投資等策略將大為豐富,能更好地滿足各類投資者的需求。

  在期貨業競爭日趨白熱化、經營愈加艱難的背景下,期貨公司仍投入大量財力,升級改造系統,外引期權人才,廣開期權培訓及投資者教育活動。其看重的是,期權給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子公司、資產管理等創新業務發展帶來的推動力。如若期權遲遲不能上市,期貨公司之前的努力恐怕會慢慢付之東流。

  我們有理由相信,商品期貨期權推出后,期貨市場對實體經濟的服務將會更加得心應手。

<< 返回

監控中心 | 人才招聘 | 法律申明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Copyright©2013-2014  鑫鼎盛期貨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地址:福州市臺江區曙光支路128號福州農商銀行總部大樓地上15層01、02半單元  客服電話:0591-38113228  傳 真:0591-38113200
交易報單電話:0591-38113219     0591-38113225

本網站支持IPv6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