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貨研究
期貨公司需轉型 應對投資者結構改變
來源:鑫鼎盛期貨龍巖營業部轉自中財網 時間:2014-05-27 瀏覽:3046次
長期以來,我國期貨市場中機構投資者所占的比例較低,個人投資者所占的比例過大。近年來,投資咨詢、境外業務、資產管理等新業務的放開,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服務渠道。新品種的陸續推出,擴大了投資領域,豐富了交易方式。2013年,國內期貨品種急速擴張,期貨市場在品種數量、業務范圍、行業結構等方面實現突破。與此同時,投資者結構也在慢慢變化。
企業機構化。目前,商品市場的金融屬性日益提高,實體企業加入期貨市場規避價格波動風險,提高經營水平。而現貨企業參與期貨市場的形勢也逐漸機構化,一些參與期貨市場現貨企業設立專業的投資部門甚至投資公司,組織構架也日益完善,建立投資決策體系、基金管理及風控結算制度。同時,研究也走向機構化模式,從直接研究上下游客戶的基礎上拓展到研究整個產業鏈,向著規范化與專業化發展。企業利用期貨市場實現戰略管理的能力日益增強。
自然人專業化。期貨市場的散戶客戶專業性也大幅提高,更多了解學習產業及宏觀方面的信息知識,發掘市場潛在的矛盾。首先,這些自然人客戶不再單純以點位及方向等判斷市場趨勢,而是更多利用宏觀面及學習研究各產業的基本面去發現價差的不合理性,從而發現投資機會。其次,隨著交易技術的日趨成熟,一些以中短線為主的計算機交易、套利等高技術含量的交易模式也大幅提高了市場流動性。
機構產品化。政策的開放及產品的多樣化帶來了機構投資者的多元化。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券商、證券投資基金等也陸續進駐期貨市場。這些機構發行的產品將增加期貨市場的資產配置。同時,資管業務的開放也讓期貨公司具備與券商、保險、基金等金融機構一樣的財產管理資格。期貨公司可利用自身的專業性設計相應產品。
投資者結構的變化對期貨公司的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投資者結構逐步從散戶為主轉向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背景下,期貨公司應該如何應對這樣的改變,從而可以更好地服務于不同的機構投資者。為適應當前投資者結構不斷優化的市場環境,期貨公司的轉型升級已然成為必經之路。
研究的專業化。期貨公司應加強自身的研究力量,包括加強團隊及專業化研究,加強新品種的研究及市場開發。一方面應投入資金用于研究員的培訓與市場考察,同時鼓勵研究人員提高研究報告的質量,從而支持業務員市場開發及交易。
資產管理。目前國內期貨公司的資管產品還處于起步階段,包括產品設計、風險管理、市場宣傳、資金募集、投資者教育等問題。在互聯網金融的時代,競爭激烈,期貨公司的資管應該著眼于提供個性化服務,充分利用互聯網低成本、高效率的特點促進轉型升級。同時也可以考慮合作發行資管產品。利用杠桿和對沖的優勢,發展組合產品,創造投資工具及投資策略的多樣化。
子公司產品化。國內的實體經濟對風險管理的潛在需求很大,隨著金融與產業的融合,風險管理服務市場將被打開。產業客戶積極參與期貨市場,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子公司必將獲得較大發展。期貨公司可以根據自身對衍生品市場的了解為現貨企業提供風險管理服務,制定相應的投資策略,設計更具個性化的風險管理產品,實現期現對接。培育產業客戶投資者,擴大投資者規模。
風險管理將是未來期貨公司發展的一項重點。首先是風險管理的產品化。對于期貨公司來說,在大力發展資管業務的前提下,相比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等優勢在于風險管理方面擁有相對豐富的經驗與條件。期貨公司可以更好地幫助客戶有效對沖系統性風險,并在此基礎上提供增值服務產品。這正是市場缺乏并且客戶最為需要的。其次是流程化,流程化的重點是期貨公司如何去建立完善自己的風管體系,將風險管理嵌入到操作系統里去,建立整個公司的風險管理文化。
<< 返回
企業機構化。目前,商品市場的金融屬性日益提高,實體企業加入期貨市場規避價格波動風險,提高經營水平。而現貨企業參與期貨市場的形勢也逐漸機構化,一些參與期貨市場現貨企業設立專業的投資部門甚至投資公司,組織構架也日益完善,建立投資決策體系、基金管理及風控結算制度。同時,研究也走向機構化模式,從直接研究上下游客戶的基礎上拓展到研究整個產業鏈,向著規范化與專業化發展。企業利用期貨市場實現戰略管理的能力日益增強。
自然人專業化。期貨市場的散戶客戶專業性也大幅提高,更多了解學習產業及宏觀方面的信息知識,發掘市場潛在的矛盾。首先,這些自然人客戶不再單純以點位及方向等判斷市場趨勢,而是更多利用宏觀面及學習研究各產業的基本面去發現價差的不合理性,從而發現投資機會。其次,隨著交易技術的日趨成熟,一些以中短線為主的計算機交易、套利等高技術含量的交易模式也大幅提高了市場流動性。
機構產品化。政策的開放及產品的多樣化帶來了機構投資者的多元化。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券商、證券投資基金等也陸續進駐期貨市場。這些機構發行的產品將增加期貨市場的資產配置。同時,資管業務的開放也讓期貨公司具備與券商、保險、基金等金融機構一樣的財產管理資格。期貨公司可利用自身的專業性設計相應產品。
投資者結構的變化對期貨公司的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投資者結構逐步從散戶為主轉向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背景下,期貨公司應該如何應對這樣的改變,從而可以更好地服務于不同的機構投資者。為適應當前投資者結構不斷優化的市場環境,期貨公司的轉型升級已然成為必經之路。
研究的專業化。期貨公司應加強自身的研究力量,包括加強團隊及專業化研究,加強新品種的研究及市場開發。一方面應投入資金用于研究員的培訓與市場考察,同時鼓勵研究人員提高研究報告的質量,從而支持業務員市場開發及交易。
資產管理。目前國內期貨公司的資管產品還處于起步階段,包括產品設計、風險管理、市場宣傳、資金募集、投資者教育等問題。在互聯網金融的時代,競爭激烈,期貨公司的資管應該著眼于提供個性化服務,充分利用互聯網低成本、高效率的特點促進轉型升級。同時也可以考慮合作發行資管產品。利用杠桿和對沖的優勢,發展組合產品,創造投資工具及投資策略的多樣化。
子公司產品化。國內的實體經濟對風險管理的潛在需求很大,隨著金融與產業的融合,風險管理服務市場將被打開。產業客戶積極參與期貨市場,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子公司必將獲得較大發展。期貨公司可以根據自身對衍生品市場的了解為現貨企業提供風險管理服務,制定相應的投資策略,設計更具個性化的風險管理產品,實現期現對接。培育產業客戶投資者,擴大投資者規模。
風險管理將是未來期貨公司發展的一項重點。首先是風險管理的產品化。對于期貨公司來說,在大力發展資管業務的前提下,相比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等優勢在于風險管理方面擁有相對豐富的經驗與條件。期貨公司可以更好地幫助客戶有效對沖系統性風險,并在此基礎上提供增值服務產品。這正是市場缺乏并且客戶最為需要的。其次是流程化,流程化的重點是期貨公司如何去建立完善自己的風管體系,將風險管理嵌入到操作系統里去,建立整個公司的風險管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