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研究

您的位置:首頁--期貨研究--專題研究

四年一輪回 白糖別熊迎牛?

來源:鑫鼎盛期貨廈門營業部轉自中國證券報    時間:2014-05-27    瀏覽:2741次

  只要從巴西甘蔗種植戶何塞家窗戶向外看去,就知道全球糖市將在四年來首次出現供應短缺。

  自20世紀50年以來,他的家族就在圣保羅州經營著150英畝的甘蔗田。今年甘蔗莖稈只有正常長度3米多的一半,且顏色呈現褐色而非綠色,因一季度的干旱炙烤中南部的廣大地區。

  “這是我在有生之年看過的最糟糕的情況。”54歲的何塞說,他預計自家收成將損失20%。

  相關數據顯示,過去四年以來國際市場處于明顯過剩局面,2012/2013年榨季全球過剩量達到1120萬噸,2013/2014年榨季過剩量為440萬噸,而2014/2015年榨季將不會過剩,至2015/2016年度糖市供應將出現短缺。因此全球糖價將有扭轉跌勢迎來新一輪牛市的潛力。

 

  美國期貨經紀商福四通(FCStone)駐巴西的專家Bruno Lima表示:“巴西糖產量下滑,將導致截至9月30日的過去年度內,全球糖市產需缺口達90萬噸,而明年這一缺口或將進一步拉大。”

  而全球最大糖出口商Copersucar SA公司預測,至今年年底,紐約原糖期貨價格將跳升13%至每磅20美分。糖價長期上漲將對雀巢等消費企業的成本造成顯著沖擊。

  熊三年牛三年

  白糖作為軟商品,兼具工業品、農產品的雙重特點。上游種植、天氣等影響產量,甘蔗定價也多由政府調控;而工業制糖的特點又決定了不同企業具有成本,白糖消費還與經濟增長和居民收入等密切相關。

  就國內白糖價格運行而言,其周期性、季節性和波動性是最為突出的三個特點。

  首創期貨研究員劉小英介紹,國內白糖的主要原料是甘蔗(90%以上份額),甘蔗在我國的種植習性是宿根形態,三年輪換。因此糖價產生了三年一個小周期,六年一個大周期(牛市三年熊市三年)的特點。

  其次是季節性,白糖是季產年銷的產品,每年南方主產區11月份集中開榨,第二年3月份前后集中收榨,剩余時間為凈銷售時間段。白糖的消費旺季為元旦春節及國慶中秋兩個節假群的前一個月的備貨時間,正常年份的價格波動主要遵循以下規律:8-9月份適逢榨季末生產廠家庫存不多,價格走強,11-12月份產出增加但適逢消費旺季,此時購銷兩旺,價格強弱取向依賴于新年度產量預期,3月份之后產量基本定型,生產廠家庫存壓力較重,價格走弱,至8月份以后庫存逐漸清空適逢節前備貨,價格再次走強。

  最后,白糖在上市之前,主產區廣西、昆明的電子市場已經運行多年,相關經營主體在參與類期貨市場上有多年積累,在人員、制度架構等要素上有豐富經驗,因此白糖期貨掛牌上市之后,現貨主體參與度高;鄭商所在白糖期貨上市初期諸多舉措提升了其流動性,使得白糖很快成為明星品種;另外甘蔗在冬季仍在生長,導致冬季極端天氣對價格的影響非常之大。這就造成了糖期貨價格的波動性明顯。

  牛市否極泰來

  觀察發現,白糖價格2006年-2008年是一個熊市周期,糖價從每噸5500元跌到每噸2800元,跌幅為50%;2008年-2011年,糖價從每噸2800元漲到每噸7500元,漲幅為200%;2011年至今,糖價跌至每噸4500元,跌幅為40%,再次形成一輪熊市。

  不過,今年1月底以來,外盤糖價已經率先啟動反彈走勢。洲際交易所(ICE)原糖合約累計上漲14%,漲幅超過了覆蓋24種大宗商品的標普GSCI大宗商品指數5.1%的漲幅。同期,MSCI明晟全球指數上升6%,彭博美國公債指數攀升1.4%。

  相關分析認為,巴西中南部主產區遭遇至少70年以來最嚴重夏季干旱,是此次糖市場熊去牛來的最重要推手。此次干旱摧毀了甘蔗、咖啡和橘子等多種熱帶作物。而巴西是全球最大糖生產國,去年巴西糖產量占全球的28%,出口占全球總量的57%。

  全球氣象集團總裁Drew Lerner稱:“去年12月至今年2月,圣保羅州的降水量只有正常值的25%,限制了植株生長并損及單產。”而圣保羅州一家咨詢公司預計,巴西中南部地區的甘蔗產量或下滑5.2%至5.65億噸。

  來自美國農業部(USDA)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為止的過去一個年度,全球糖需求將觸及1.676億噸的紀錄高位,延續20年來的需求增勢。而從10月1日起的2014/2015年度,全球糖市需求或高出產量300萬噸。

  業內專家介紹,巴西、墨西哥和中國廠商的生產積極性下滑,原因是1月價格從2011年2月觸及的30年高位下滑59%,以及糖廠成本增加。2010年以來,至少44家巴西糖廠關閉。

  不過,充裕的庫存或限制價格漲幅。美國農業部稱,盡管需求創紀錄,但9月底的全球糖庫存將觸及4,338萬噸,創歷史最高。萬達期貨高級研究員劉永華向記者介紹,過去四年國際糖連續產銷過剩,形成了2000多萬噸的增量庫存,全球庫存接近8千萬噸,庫銷比接近50%。“新的2014/2015年榨季預計全球四年來首次出現當季供給缺口,開始消化庫存,熊市有望結束。但難言牛市,高企的庫存將制約糖價上行空間。”他說。

  中國糖業虧損或破百億

  據中國糖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賈志忍5月19日表示,按照目前的情況,今年全行業虧損預計將突破100億元人民幣。

  相關分析認為,自2012年以來,大部分制糖企業食糖銷售價格始終在成本線下運行。2012/2013年榨季,中國制糖業出現近十幾年不遇的虧損局面,整個榨季全國制糖企業虧損31億元人民幣。

  劉小英介紹,2009年國內食糖價格展開一輪牛市,國內糖價從當年年初的低點上漲至2011年的高點,漲幅達到165%。在國內價格高企的同時內外價差逐步拉開,大量糖(配額內、配額外、走私)涌入國內,導致國內原糖煉制產能快速增長,從2010年開始不到3年的時間已經從300多萬噸上升至700萬噸以上,且沒有停止勢頭。

  在內外價差的利潤吸引下,我國開始大量進口糖,2013年我國進口糖454萬噸,超過國產糖的三分之一。糖價在進口糖的打壓下一再走弱,已經長期運行于成本價之下。

  “大量的進口糖已經進入國內,過程難以逆轉,因此國內糖價明顯疲弱于外盤糖。”她說。

  劉永華認為,春節后國內糖價受到厄爾尼諾預期影響,快速反彈,3月份以來,外糖區間震蕩,但國內震蕩偏強,好于外糖走勢。不一致的原因是中國買家在糖價上漲后不再訂貨,缺乏了中國采購的國際糖僅受天氣升水支撐難以上漲,但國內在進口壓力緩解后,走勢震蕩向上,尤其是疊加了下一榨季國內種植面積下滑等因素。

  “政策面今年變化較大,政府不再收儲托市,而是改為貼息貸款,企業自儲,不再承擔糖價下跌風險,讓企業自主決定抵押量,更依靠市場調節價格。”劉永華認為,新形勢下,行政力量干預糖價將減少,市場波動將放大,行業應該根據自身情況,在合適的價位及時繼續買入或賣出保值,鎖定利潤。實際上也就是市場主體需要用好期貨工具,完善經營策略。

 

<< 返回

監控中心 | 人才招聘 | 法律申明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Copyright©2013-2014  鑫鼎盛期貨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地址:福州市臺江區曙光支路128號福州農商銀行總部大樓地上15層01、02半單元  客服電話:0591-38113228  傳 真:0591-38113200
交易報單電話:0591-38113219     0591-38113225

本網站支持IPv6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