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貨研究
投資新變局:傳統私募產品對接期貨市場
來源:鑫鼎盛期貨龍巖營業部轉自中財網 時間:2014-06-16 瀏覽:2916次
證監會在13日最新發布的《關于做好有關私募產品備案管理及風險監測工作的通知》中明確表示,將有關私募產品的登記備案、風險監測等職責劃歸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業內人士認為,該舉措將進一步加快私募市場的發展。同時,據知情人士透露,監管層已將“如何實現私募產品與期貨市場對接”作為未來推動期貨市場發展的主要任務之一。
“私募陽光化為私募產品對接期貨市場提供了前提和基礎,期貨市場則為私募產品發行增加了渠道。”中國國際期貨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王可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私募產品對接期貨市場,將使期貨市場從以散戶為主的投資者結構向以機構為主的投資者結構轉變,這有助于推動期貨市場的穩定運行,更好地發揮期貨市場功能。
那么,期貨市場如何能夠更大程度上接納證券私募、期貨私募、PE和投資基金的私募產品?二者的對接將帶來怎樣的投資變局?
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表示,隨著私募產品對接期貨市場的力度逐步加大,明年私募公司將出現一些調整,期貨與私募合作的模式也將改變。
私募對接期貨市場三模式
CTA基金網總編輯陶學武表示,隨著股指期貨、國債期貨的逐漸成熟,證券私募、PE和投資基金等傳統私募產品將加快與期貨市場的對接。
從目前市場看,私募與期貨市場連接的主要模式是通道業務,即私募借助期貨公司資產管理專戶來發行產品。
在這一模式下,期貨公司為私募提供了結算、風控等服務,私募可在付出較低通道費用的前提下,擴寬投資范圍、降低管理成本。廣發金融交易(英國)有限公司董事長肖成表示,私募成為期貨公司資管產品的CTA,雙方進行深度產品合作。這種合作方式中,期貨公司可借助私募的交易能力發行產品,而私募則獲得產品管理費和業績激勵的分成。期貨公司為私募機構提供更全面的服務,包括交易策略、資金渠道、銷售代理、IT系統開發和維護、產品設計等。
實際上,通道業務模式是現在私募和期貨公司合作的主流模式。期貨公司資產管理牌照因其投資范圍極廣、通道成本較低,受到了私募機構的青睞。
私募與期貨市場對接的模式不拘泥于此。據一家期貨公司負責人介紹,大型私募機構與期貨公司資產管理部門深度合作,期貨公司的資產管理部門深度介入到產品和交易策略的制定中去。雙方的合作不止是簡單的通道借用,他表示,期貨公司在這種合作中不但可以獲得通道費用收入,還可以借助研發能力獲得更高的手續費傭金和投資咨詢收入。而私募基金也可以借助這種合作獲得更高的投資回報,雙方實現雙贏。
該負責人稱,實際上,部分背景實力雄厚的期貨公司具備了一定的資源整合能力,能夠為私募機構提供更全面的服務,比如結構化基金優先級資金的尋找與提供、私募產品的代理銷售、IT系統和程序化交易策略搭建及優化的建議、創新金融產品的設計與銷售等。這實際上是對期貨公司資產管理牌照價值的深度挖掘,通過多個業務節點對客戶需求的響應來提升期貨公司的服務價值。被業內視為另一種模式。他表示。
在陶學武看來,傳統私募產品對接期貨市場仍存在一些問題。實際上,證券私募、PE這樣的傳統私募對期貨市場并不很了解,尤其是一些小型私募公司,由于缺乏健全、成熟的公司架構,在對接期貨市場時,幾乎是從零做起。陶學武說,這些零基礎私募公司亟須補足功課。
私募與期貨市場雙調整
王可認為,未來私募產品對接期貨市場的力度會逐步加大,明年可能有一些私募公司由于風控問題處理不好在這個過程中消失。私募產品對接期貨市場猶如大浪淘沙,幾千家私募公司中定有一些將在此過程中逐漸壯大,有一些則將消失。
王可說,目前國內有2000多家私募公司,如果按每家公司有10-20個產品測算,大約有2萬至4萬個私募產品,如果風控做得好,未來私募產品發行會越來越大;如果做得不好,那就會砸自己的牌子。因此,做好私募產品風控很關鍵。
期貨公司在這一過程中將加劇分化。肖成表示,這些投資者對期貨公司的選擇將不僅僅停留在簡單的通道服務上,而是要求技術含量和專業水平較高的策略產品和風險對沖方案。它們不過分看重傭金收取的多少,而是看重期貨經營機構為他們所進行的風險對沖的有效性和收益性。專業投資者的比重在投資者結構中加大,使得期貨經營機構的壓力倍增,直接促使所有的經營機構優勝劣汰,分化加劇。
隨著私募陽光化趨勢的日益明朗,私募與期貨資產管理業務合作模式也將迎來改變。上述期貨公司負責人表示,首先是純通道業務,未來這一業務必然出現萎縮。陽光私募獲得牌照之后,將可以不再借助通道,獨立發行產品,而陽光化最終會促使私募公司出現分化,不能獲得牌照的私募未來的業務發展空間必然會萎縮,通道業務需求自然而然會嚴重縮水。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機構加入到了本來就利潤薄弱的通道業務中來,銀行、基金子公司等不同通道各具優勢,競爭之下,這一塊的業務萎縮成為必然。
隨著未來私募機構規模擴張、運營日趨規范,私募與期貨資產管理模式的第二種演變極有可能演變為現有基金公司和券商研究所之間的研究服務派點分倉模式。該負責人稱,這就要求期貨公司的資產管理部門在研發實力上要有過人之處、獨到之處,能夠通過為客戶創造價值來實現收益。
他認為,第三種模式的改變則是大型金控集團的獨有優勢。在這一業務模式下,私募所對接的不僅僅是一家期貨公司,而是期貨公司背后的全金融業務鏈條。該負責人說,這種業務對接就要求期貨資管部門要有更廣闊的業務視野和集團資源整合能力,能夠為私募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通過為客戶解決實際問題來實現自身價值。
在他看來,無論哪一種業務對接模式,都揭示了一個趨勢:牌照價值和監管紅利都會迅速削減,真正能夠持久的業務模式必然建立在期貨公司自身真實的研究和銷售實力上。對期貨分析師而言,在私募陽光化的浪潮中必須改進自己的研究風格,更多傾向于操作層面和創新層面的研究方向才能更加契合私募基金客戶的需求。
肖成同樣認為,應放寬期貨從業人員交易期貨的限制,為期貨人員進一步參與市場、提高交易能力提供空間,以交易報備代替交易禁止,這將有利于期貨公司提高在資產管理方面的服務能力。
創新步伐需加快
面對新變局,私募市場與期貨市場加快創新成為業內共識。肖成認為,應加快推進私募的陽光化進程,將更多的私募基金納入監管體系,同時逐步降低對私募基金的持倉和交易限制;對陽光私募進行監管時,應以產品備案制為主,并構建以產品規模、投資者數量等為依據的分級審核體系。對于規模和人數較少的產品,采取較靈活的審核機制,而對于規模較大或涉及人數較多的產品,應對公司是否具有完善的內部風險控制體系作為重要的評價依據。
陶學武建議,建立CTA認證機構和評價體系,要求私募公司和期貨公司的員工必須取得從業資格認證后方能從事相關業務,完善CTA的自律監管體系。對于私募基金從事CTA業務的,采取注冊制,并要求定期進行信息披露;其是規范私募基金CTA業務的風險監管,通過證監會、期貨業協會、期貨交易所三級監管體系,對私募基金從事CTA業務的制度、流程管理等進行全面監控。
對于期貨市場的創新,肖成表示,應加快期貨公司資管業務一對多模式的放開,逐步放寬期貨公司資管業務投資境外市場的限制,鼓勵期貨公司的創新業務發展。完善監管體系,削減由于制度不完善造成的監管套利空間,引導私募和期貨公司將業務模式建立在真實的研究、銷售、交易實力的發展上。
王可建議,在鼓勵有利于期貨市場集中度提高的并購行為,適當放寬期貨公司之間甚至期貨公司與私募之間的并購限制,加快審批速度,引導一批有實力的公司迅速做大做強;鼓勵私募基金和期貨公司之間的合作創新,做好私募與期貨公司對接發行的產品審查工作,在確定監管原則的基礎上實現產品注冊管理,加快審批速度,提升市場效率。
<< 返回
“私募陽光化為私募產品對接期貨市場提供了前提和基礎,期貨市場則為私募產品發行增加了渠道。”中國國際期貨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王可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私募產品對接期貨市場,將使期貨市場從以散戶為主的投資者結構向以機構為主的投資者結構轉變,這有助于推動期貨市場的穩定運行,更好地發揮期貨市場功能。
那么,期貨市場如何能夠更大程度上接納證券私募、期貨私募、PE和投資基金的私募產品?二者的對接將帶來怎樣的投資變局?
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表示,隨著私募產品對接期貨市場的力度逐步加大,明年私募公司將出現一些調整,期貨與私募合作的模式也將改變。
私募對接期貨市場三模式
CTA基金網總編輯陶學武表示,隨著股指期貨、國債期貨的逐漸成熟,證券私募、PE和投資基金等傳統私募產品將加快與期貨市場的對接。
從目前市場看,私募與期貨市場連接的主要模式是通道業務,即私募借助期貨公司資產管理專戶來發行產品。
在這一模式下,期貨公司為私募提供了結算、風控等服務,私募可在付出較低通道費用的前提下,擴寬投資范圍、降低管理成本。廣發金融交易(英國)有限公司董事長肖成表示,私募成為期貨公司資管產品的CTA,雙方進行深度產品合作。這種合作方式中,期貨公司可借助私募的交易能力發行產品,而私募則獲得產品管理費和業績激勵的分成。期貨公司為私募機構提供更全面的服務,包括交易策略、資金渠道、銷售代理、IT系統開發和維護、產品設計等。
實際上,通道業務模式是現在私募和期貨公司合作的主流模式。期貨公司資產管理牌照因其投資范圍極廣、通道成本較低,受到了私募機構的青睞。
私募與期貨市場對接的模式不拘泥于此。據一家期貨公司負責人介紹,大型私募機構與期貨公司資產管理部門深度合作,期貨公司的資產管理部門深度介入到產品和交易策略的制定中去。雙方的合作不止是簡單的通道借用,他表示,期貨公司在這種合作中不但可以獲得通道費用收入,還可以借助研發能力獲得更高的手續費傭金和投資咨詢收入。而私募基金也可以借助這種合作獲得更高的投資回報,雙方實現雙贏。
該負責人稱,實際上,部分背景實力雄厚的期貨公司具備了一定的資源整合能力,能夠為私募機構提供更全面的服務,比如結構化基金優先級資金的尋找與提供、私募產品的代理銷售、IT系統和程序化交易策略搭建及優化的建議、創新金融產品的設計與銷售等。這實際上是對期貨公司資產管理牌照價值的深度挖掘,通過多個業務節點對客戶需求的響應來提升期貨公司的服務價值。被業內視為另一種模式。他表示。
在陶學武看來,傳統私募產品對接期貨市場仍存在一些問題。實際上,證券私募、PE這樣的傳統私募對期貨市場并不很了解,尤其是一些小型私募公司,由于缺乏健全、成熟的公司架構,在對接期貨市場時,幾乎是從零做起。陶學武說,這些零基礎私募公司亟須補足功課。
私募與期貨市場雙調整
王可認為,未來私募產品對接期貨市場的力度會逐步加大,明年可能有一些私募公司由于風控問題處理不好在這個過程中消失。私募產品對接期貨市場猶如大浪淘沙,幾千家私募公司中定有一些將在此過程中逐漸壯大,有一些則將消失。
王可說,目前國內有2000多家私募公司,如果按每家公司有10-20個產品測算,大約有2萬至4萬個私募產品,如果風控做得好,未來私募產品發行會越來越大;如果做得不好,那就會砸自己的牌子。因此,做好私募產品風控很關鍵。
期貨公司在這一過程中將加劇分化。肖成表示,這些投資者對期貨公司的選擇將不僅僅停留在簡單的通道服務上,而是要求技術含量和專業水平較高的策略產品和風險對沖方案。它們不過分看重傭金收取的多少,而是看重期貨經營機構為他們所進行的風險對沖的有效性和收益性。專業投資者的比重在投資者結構中加大,使得期貨經營機構的壓力倍增,直接促使所有的經營機構優勝劣汰,分化加劇。
隨著私募陽光化趨勢的日益明朗,私募與期貨資產管理業務合作模式也將迎來改變。上述期貨公司負責人表示,首先是純通道業務,未來這一業務必然出現萎縮。陽光私募獲得牌照之后,將可以不再借助通道,獨立發行產品,而陽光化最終會促使私募公司出現分化,不能獲得牌照的私募未來的業務發展空間必然會萎縮,通道業務需求自然而然會嚴重縮水。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機構加入到了本來就利潤薄弱的通道業務中來,銀行、基金子公司等不同通道各具優勢,競爭之下,這一塊的業務萎縮成為必然。
隨著未來私募機構規模擴張、運營日趨規范,私募與期貨資產管理模式的第二種演變極有可能演變為現有基金公司和券商研究所之間的研究服務派點分倉模式。該負責人稱,這就要求期貨公司的資產管理部門在研發實力上要有過人之處、獨到之處,能夠通過為客戶創造價值來實現收益。
他認為,第三種模式的改變則是大型金控集團的獨有優勢。在這一業務模式下,私募所對接的不僅僅是一家期貨公司,而是期貨公司背后的全金融業務鏈條。該負責人說,這種業務對接就要求期貨資管部門要有更廣闊的業務視野和集團資源整合能力,能夠為私募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通過為客戶解決實際問題來實現自身價值。
在他看來,無論哪一種業務對接模式,都揭示了一個趨勢:牌照價值和監管紅利都會迅速削減,真正能夠持久的業務模式必然建立在期貨公司自身真實的研究和銷售實力上。對期貨分析師而言,在私募陽光化的浪潮中必須改進自己的研究風格,更多傾向于操作層面和創新層面的研究方向才能更加契合私募基金客戶的需求。
肖成同樣認為,應放寬期貨從業人員交易期貨的限制,為期貨人員進一步參與市場、提高交易能力提供空間,以交易報備代替交易禁止,這將有利于期貨公司提高在資產管理方面的服務能力。
創新步伐需加快
面對新變局,私募市場與期貨市場加快創新成為業內共識。肖成認為,應加快推進私募的陽光化進程,將更多的私募基金納入監管體系,同時逐步降低對私募基金的持倉和交易限制;對陽光私募進行監管時,應以產品備案制為主,并構建以產品規模、投資者數量等為依據的分級審核體系。對于規模和人數較少的產品,采取較靈活的審核機制,而對于規模較大或涉及人數較多的產品,應對公司是否具有完善的內部風險控制體系作為重要的評價依據。
陶學武建議,建立CTA認證機構和評價體系,要求私募公司和期貨公司的員工必須取得從業資格認證后方能從事相關業務,完善CTA的自律監管體系。對于私募基金從事CTA業務的,采取注冊制,并要求定期進行信息披露;其是規范私募基金CTA業務的風險監管,通過證監會、期貨業協會、期貨交易所三級監管體系,對私募基金從事CTA業務的制度、流程管理等進行全面監控。
對于期貨市場的創新,肖成表示,應加快期貨公司資管業務一對多模式的放開,逐步放寬期貨公司資管業務投資境外市場的限制,鼓勵期貨公司的創新業務發展。完善監管體系,削減由于制度不完善造成的監管套利空間,引導私募和期貨公司將業務模式建立在真實的研究、銷售、交易實力的發展上。
王可建議,在鼓勵有利于期貨市場集中度提高的并購行為,適當放寬期貨公司之間甚至期貨公司與私募之間的并購限制,加快審批速度,引導一批有實力的公司迅速做大做強;鼓勵私募基金和期貨公司之間的合作創新,做好私募與期貨公司對接發行的產品審查工作,在確定監管原則的基礎上實現產品注冊管理,加快審批速度,提升市場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