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貨研究
金屬騙貸漣漪效應:海外銅船貨繞開中國轉賣他國
來源:鑫鼎盛期貨呼和浩特市營業部轉自華爾街見聞 時間:2014-06-30 瀏覽:3102次
目前來看,青島港調查金屬融資騙貸事件對國際銅價和LME庫存幾乎沒有深遠影響,但一些海外現貨銅的目的地已經不再是中國,轉而流向現貨升水更具吸引力的市場。同時,那些進行大宗商品融資貸款的中國小型融資企業可能面臨一場危機。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援引Andy Home觀點稱,迄今為止,中國并未出現普遍的銅庫存拋售。按照LME可見庫存水平判斷,此事對倫敦銅庫存的影響相對較小。而截至今日,LME銅價更是出現三個季度以來最為強力的回調——本季度累計漲幅為4.4%,創下去年9月30日以來最大的季度漲幅。
此事的后果之一就是部分海外現貨銅轉變了目的地,不再流向中國。據《華爾街日報》報道,
交易員和分析師表示,在人們對中國的大宗商品融資交易感到擔憂之際,一些原本駛往中國、滿載銅的貨船已轉向出價更高的其他目的地。
交易員們稱,很難估計有多少銅已繞開中國轉賣他地,但銷售仍在進行中。他們表示,中國目前的銅進口價格較倫敦金屬交易所周五基準價每噸6,970美元升水60-70美元,升水幅度較一個月前縮減了一半。相比之下,由于需求旺盛,美國市場的升水幅度擴大至每噸160美元。
花旗研究駐上海的大宗商品策略師什帕科夫斯基(Ivan Szpakowski)稱,上海市場的升水幅度如此之低,交易員只有把銅賣到其他地方才更有利可圖。他說,現在看到的情況是,越遠離中國市場,銅的升水幅度越高,而接近中國市場,升水幅度就會縮小。
一位不愿具名的駐香港高管表示,中國的溢價較低,這會使在其他地方賣出銅變得更有吸引力。這位高管還說,如果美國的價格更高,貿易商們會在那里賣出。
青島港調查金屬融資騙貸事件本身所致的損失相對有限,更為深遠的影響力在于其引發的漣漪效應:除了金屬,國內外銀行正在重新審視其他大宗商品貸款質押物,比如鐵礦石、大豆和橡膠。這助長了市場的憂慮:任何信貸枯竭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的貿易貸款違約,或迫使其他資金短缺的公司取消今年下半年的國際訂單。
路透社援引大宗商品經紀商Sucden的亞洲業務負責人Jeremy Goldwyn觀點稱,此事對大型貿易商影響不大,但小型貿易商和那些才入行兩三年的新參與者可能面臨更多危機。一家大型國際貿易公司的交易員也表示,未來兩個月,若無法開立信用證,一些小公司可能出現現貨銅船貨違約。實際上,業內認為若五礦、江銅等這樣的國有大型企業出現違約問題,政府很可能出手救助。
一些外資銀行也在采取其他措施,比如要求為中國企業開具信用證的中國大陸銀行出具融資擔保,以及更為覆蓋面更廣泛的保險費。一位西方銀行高管表示:“如果我們與他們在新加坡或香港注冊的公司簽合同,那我們將同時要求他們中國母公司的融資擔保。”他所在的銀行也被卷入青島港調查金屬融資騙貸事件當中。
受上述措施影響,從一定程度上看,中國銅業可能出現部分馬太效應——路透社報道稱,這些措施將使大宗商品融資在中國接受愈加嚴格的監管和更為昂貴的成本,但這也將反過來幫助那些大玩家,比如國有企業和大型終端用戶,使他們的實力變得更為強大。
部分被卷入此事的外資銀行已經出現了相關損失。上周四(6月26日),渣打集團首席執行官Peter Ss在媒體發布會上表示,”在中國青島港調查部分金屬融資事件中,渣打有2.5億美元的商品相關信貸敞口,但并非所有敞口都存在風險。“高盛此前預計,大宗商品融資貸款總規模約為1600億美元,約占中國短期外幣貸款的30%。
渣打集團新聞發言人稱:“我們正在評估商品融資貸款敞口。只有一小部分客戶受到該事件的影響。但由于調查仍在進行,因此我們無法發表更多評論。”不過,對于金屬融資貸款業務,渣打稱“仍將致力于為客戶提供此類業務。我們不會撤出大宗商品融資質押貸款領域,更不會撤離中國這一極為重要的市場。”
渣打的表態已經清晰地反映出一個可以確定的結論:外資銀行不會考慮退出有利可圖的中國金屬融資貸款業務。“外資銀行主要被中國國內貸款市場拒之門外,只能提供有限的資金和產品。然而,我們的優勢在于海外融資。”另一位西方銀行高管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