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貨研究
新品種積極籌備 銀保入市呼聲高
來源:鑫鼎盛期貨龍巖營業部轉自中財網 時間:2014-07-01 瀏覽:2973次
自去年上市以來,國債期貨市場平穩發展,券商、私募機構積極入市。各類機構韜光養晦、厚積薄發,如今,市場迎來新氣象,幸福已然來敲門。
記者近日獲悉,中金所正積極籌備10年期、3年期國債期貨新品種,近期有望推出仿真交易;降低保證金、現券充抵保證金等一攬子旨在活躍市場的措施有望推出;此外,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等大型金融機構的入市呼聲也越來越高,只待相關監管部門批準。
10年期國債期貨推進
“10年期和3年期國債期貨的研發已經基本完成了,交易所正在就細節問題征求市場意見,可能很快就會對外推出仿真交易,具體何時正式上市還需監管部門同意。”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
據了解,現有5年期國債期貨部分規則近期或有所調整,保證金比例有望下調。10年期規則與調整后的5年期國債期貨會比較相似,但也會有細微差異。“比如保證金,由于久期不同,設置也會有區別,但總體方向比較相近。”該人士表示。
業內人士指出,從產品上市路徑看,海外市場如美國國債期貨品種都是先推短期利率,再推長期,中國市場會有所差異,綜合考慮后中金所首先推出了5年期品種,目前市場投資者對10年期、3年期市場需求很大,希望最好能夠同時推出。
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健全反映市場供求關系的國債收益率曲線。中金所董事長張慎峰日前曾表示,中金所將根據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借鑒國際經驗,在充分發揮5年期國債期貨作用的基礎上,推出更多其他年限如10年期、3年期國債和短期利率期貨與期權合約。
上述知情人士還透露,下調國債期貨保證金的相關方案已經完成,正等待監管部門批準。而現券充抵保證金制度,各部委都非常積極,希望盡快推出。“目前中金所正在有關監管部門指導下,與國債登記托管機構開展國債充抵期貨保證金業務研究,并已達成了初步共識,目前正在積極商討業務落地的具體操作方案。”
銀行保險靜待臨門一腳
除品種線有望擴容外,業界對于銀行、保險等機構加快入市也有很多期待。據悉,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入市國債期貨只待相關監管機構放行,中金所已做好技術制度準備。
作為最大的持有者,商業銀行對于參與國債期貨市場其實需求強烈。一位銀行業人士向記者反映,2013年國內銀行業整體息差收入下降16個基點,利率市場化影響逐步顯現,在這一過程中,利率風險成為不得不重視的問題。“商業銀行在風險對沖方面有很大需求,以往缺少合適的場內交易市場,現在有了國債期貨,不少銀行都迫切希望入場,只是相關監管政策還沒有落實。”他說。
對銀行而言,國債期貨仍屬新鮮事物。也有專家建議,可以考慮首先放行城商行參與,再穩步向大型商業銀行放開。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以來,機構參與國債期貨的熱情明顯升溫,從投資者結構看,券商與私募是目前國債期貨市場上的主要機構。記者從業內了解,包括、、證券、證券、銀河證券等主要國內券商都已入市交易,券商入市在加快。除券商自營部門外,掛鉤國債期貨的產品也在積極入市。
有分析人士指出,今年4-6月間國債期貨走出一輪大幅上漲行情,期間市場成交量一度升至8000手以上水平,正是在機構加速入場的背景下產生的。“當時市場對降準存在較大預期,有一些機構便進入市場做多最終發動了行情。5月份的行情也讓我們看到,機構投資者入市和國債期貨市場功能發揮、運行效率提升存在正反饋關系,銀行等大型機構如果入市,市場是有承載能力的。”
<< 返回
記者近日獲悉,中金所正積極籌備10年期、3年期國債期貨新品種,近期有望推出仿真交易;降低保證金、現券充抵保證金等一攬子旨在活躍市場的措施有望推出;此外,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等大型金融機構的入市呼聲也越來越高,只待相關監管部門批準。
10年期國債期貨推進
“10年期和3年期國債期貨的研發已經基本完成了,交易所正在就細節問題征求市場意見,可能很快就會對外推出仿真交易,具體何時正式上市還需監管部門同意。”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
據了解,現有5年期國債期貨部分規則近期或有所調整,保證金比例有望下調。10年期規則與調整后的5年期國債期貨會比較相似,但也會有細微差異。“比如保證金,由于久期不同,設置也會有區別,但總體方向比較相近。”該人士表示。
業內人士指出,從產品上市路徑看,海外市場如美國國債期貨品種都是先推短期利率,再推長期,中國市場會有所差異,綜合考慮后中金所首先推出了5年期品種,目前市場投資者對10年期、3年期市場需求很大,希望最好能夠同時推出。
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健全反映市場供求關系的國債收益率曲線。中金所董事長張慎峰日前曾表示,中金所將根據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借鑒國際經驗,在充分發揮5年期國債期貨作用的基礎上,推出更多其他年限如10年期、3年期國債和短期利率期貨與期權合約。
上述知情人士還透露,下調國債期貨保證金的相關方案已經完成,正等待監管部門批準。而現券充抵保證金制度,各部委都非常積極,希望盡快推出。“目前中金所正在有關監管部門指導下,與國債登記托管機構開展國債充抵期貨保證金業務研究,并已達成了初步共識,目前正在積極商討業務落地的具體操作方案。”
銀行保險靜待臨門一腳
除品種線有望擴容外,業界對于銀行、保險等機構加快入市也有很多期待。據悉,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入市國債期貨只待相關監管機構放行,中金所已做好技術制度準備。
作為最大的持有者,商業銀行對于參與國債期貨市場其實需求強烈。一位銀行業人士向記者反映,2013年國內銀行業整體息差收入下降16個基點,利率市場化影響逐步顯現,在這一過程中,利率風險成為不得不重視的問題。“商業銀行在風險對沖方面有很大需求,以往缺少合適的場內交易市場,現在有了國債期貨,不少銀行都迫切希望入場,只是相關監管政策還沒有落實。”他說。
對銀行而言,國債期貨仍屬新鮮事物。也有專家建議,可以考慮首先放行城商行參與,再穩步向大型商業銀行放開。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以來,機構參與國債期貨的熱情明顯升溫,從投資者結構看,券商與私募是目前國債期貨市場上的主要機構。記者從業內了解,包括、、證券、證券、銀河證券等主要國內券商都已入市交易,券商入市在加快。除券商自營部門外,掛鉤國債期貨的產品也在積極入市。
有分析人士指出,今年4-6月間國債期貨走出一輪大幅上漲行情,期間市場成交量一度升至8000手以上水平,正是在機構加速入場的背景下產生的。“當時市場對降準存在較大預期,有一些機構便進入市場做多最終發動了行情。5月份的行情也讓我們看到,機構投資者入市和國債期貨市場功能發揮、運行效率提升存在正反饋關系,銀行等大型機構如果入市,市場是有承載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