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貨研究
期貨業盈利整體微增手續費仍是重頭
來源:鑫鼎盛期貨龍巖營業部轉自中財網 時間:2014-07-07 瀏覽:2992次
期貨行業盈利似乎越來越難,且愈發集中了。
中國期貨業協會(下稱“中期協”)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156家期貨公司共實現凈利潤35.69億元,較2012年160家期貨公司凈利潤(35.56億元)微增0.37%。從凈利潤集中度來看,前10家期貨公司利潤占比超過40%,前24家期貨公司凈利潤占比超過70%;手續費收入同樣集中,前10家公司共計實現手續費收入占所有公司的近三成。
利潤頗為集中
期貨行業利潤的微小增幅與國內期貨市場巨大的成交量和成交額增幅難以比肩。中期協數據顯示,去年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量、成交額分別為20.6億手、267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2.1%和56.3%。
中期協數據還顯示,在所有156家期貨公司中,125家期貨公司盈利,31家公司虧損,盈利公司占比為80.13%。但凈利在億元以上的前10家公司的合計凈利潤為15.18億元,占期貨公司去年總利潤的42.54%。
從具體盈利情況來看,中信期貨取代永安期貨成為去年凈利潤最高的期貨公司。中信期貨2013年凈利潤達到2.24億元;永安期貨實現凈利潤2.20億元,同比上漲34.90%;排名第三的中糧期貨去年實現凈利潤1.77億元,同比上漲53.32%。
除中信期貨、永安期貨和中糧期貨外,還有7家公司去年凈利潤達到億元以上,分別為期貨(1.50億元)、銀河期貨(1.48億元)、中國國際期貨(1.30億元)、國信期貨(1.30億元)、海通期貨(1.17億元)、廣發期貨(1.13億元)、華泰長城期貨(1.1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凈利潤超過1億元的10家期貨公司中,券商系期貨公司占半數以上,傳統型期貨公司占有兩席,分別為中糧期貨和中國國際期貨。
此外,凈利潤在5000萬元以上的期貨公司有24家,除了上述10家外,還有招商期貨、光大期貨、南華期貨、浙商期貨、金瑞期貨、瑞達期貨、魯證期貨、弘業期貨、期貨、申銀萬國期貨、萬達期貨、東證期貨、宏源期貨、長江期貨,這24家凈利潤占到期貨公司總利潤的70.96%。
截至2013年年底,156家期貨公司客戶權益為1988.15億元,同比增長9.72%。其中,前十名期貨公司客戶權益合計為694.79億元,占全部期貨公司的34.95%。
在2013年年底客戶權益排名前十的期貨公司中,傳統型期貨公司中糧期貨和中國國際期貨分別位居第七位、第十位,另外8家均為券商系期貨公司。
手續費仍是重頭
從手續費情況來看,2013年156家期貨公司手續費收入合計為124.28億元,同比增幅1.26%。手續費收入集中也很明顯,手續費收入最多的10家公司共計實現手續費收入32.55億元,占所有公司手續費收入的26.19%。
雖然期貨公司之間手續費競爭已經非常激烈,但降低手續費的難度依然較大,期貨行業仍在過度依賴手續費。
今年2月,東航期貨對部分客戶推出零傭金政策,但隨即被叫停。今年4月,中期協以“低于成本收取客戶手續費等不正當競爭”為由對東航期貨零傭金行為做出“公開譴責”的自律懲戒。雖然東航期貨進行了申訴,但中期協仍于近日通知東航期貨,維持上述“譴責”決定并網上公示。
在公司數量較多但利潤普遍不高且集中度較高的現狀下,此前出臺的“新國九條”指出,要推動期貨經營機構并購重組,提高行業集中度,同時支持證券期貨經營機構拓寬融資渠道,擴大業務范圍,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優化客戶交易結算資金存管模式。
一位期貨業內人士稱,監管層多年未發放新的期貨牌照,期貨行業內的兼并整合也在不斷增多,預計通過兼并整合,國內期貨公司數量將減少至120家甚至100家。
<< 返回
中國期貨業協會(下稱“中期協”)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156家期貨公司共實現凈利潤35.69億元,較2012年160家期貨公司凈利潤(35.56億元)微增0.37%。從凈利潤集中度來看,前10家期貨公司利潤占比超過40%,前24家期貨公司凈利潤占比超過70%;手續費收入同樣集中,前10家公司共計實現手續費收入占所有公司的近三成。
利潤頗為集中
期貨行業利潤的微小增幅與國內期貨市場巨大的成交量和成交額增幅難以比肩。中期協數據顯示,去年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量、成交額分別為20.6億手、267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2.1%和56.3%。
中期協數據還顯示,在所有156家期貨公司中,125家期貨公司盈利,31家公司虧損,盈利公司占比為80.13%。但凈利在億元以上的前10家公司的合計凈利潤為15.18億元,占期貨公司去年總利潤的42.54%。
從具體盈利情況來看,中信期貨取代永安期貨成為去年凈利潤最高的期貨公司。中信期貨2013年凈利潤達到2.24億元;永安期貨實現凈利潤2.20億元,同比上漲34.90%;排名第三的中糧期貨去年實現凈利潤1.77億元,同比上漲53.32%。
除中信期貨、永安期貨和中糧期貨外,還有7家公司去年凈利潤達到億元以上,分別為期貨(1.50億元)、銀河期貨(1.48億元)、中國國際期貨(1.30億元)、國信期貨(1.30億元)、海通期貨(1.17億元)、廣發期貨(1.13億元)、華泰長城期貨(1.1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凈利潤超過1億元的10家期貨公司中,券商系期貨公司占半數以上,傳統型期貨公司占有兩席,分別為中糧期貨和中國國際期貨。
此外,凈利潤在5000萬元以上的期貨公司有24家,除了上述10家外,還有招商期貨、光大期貨、南華期貨、浙商期貨、金瑞期貨、瑞達期貨、魯證期貨、弘業期貨、期貨、申銀萬國期貨、萬達期貨、東證期貨、宏源期貨、長江期貨,這24家凈利潤占到期貨公司總利潤的70.96%。
截至2013年年底,156家期貨公司客戶權益為1988.15億元,同比增長9.72%。其中,前十名期貨公司客戶權益合計為694.79億元,占全部期貨公司的34.95%。
在2013年年底客戶權益排名前十的期貨公司中,傳統型期貨公司中糧期貨和中國國際期貨分別位居第七位、第十位,另外8家均為券商系期貨公司。
手續費仍是重頭
從手續費情況來看,2013年156家期貨公司手續費收入合計為124.28億元,同比增幅1.26%。手續費收入集中也很明顯,手續費收入最多的10家公司共計實現手續費收入32.55億元,占所有公司手續費收入的26.19%。
雖然期貨公司之間手續費競爭已經非常激烈,但降低手續費的難度依然較大,期貨行業仍在過度依賴手續費。
今年2月,東航期貨對部分客戶推出零傭金政策,但隨即被叫停。今年4月,中期協以“低于成本收取客戶手續費等不正當競爭”為由對東航期貨零傭金行為做出“公開譴責”的自律懲戒。雖然東航期貨進行了申訴,但中期協仍于近日通知東航期貨,維持上述“譴責”決定并網上公示。
在公司數量較多但利潤普遍不高且集中度較高的現狀下,此前出臺的“新國九條”指出,要推動期貨經營機構并購重組,提高行業集中度,同時支持證券期貨經營機構拓寬融資渠道,擴大業務范圍,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優化客戶交易結算資金存管模式。
一位期貨業內人士稱,監管層多年未發放新的期貨牌照,期貨行業內的兼并整合也在不斷增多,預計通過兼并整合,國內期貨公司數量將減少至120家甚至1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