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研究

您的位置:首頁--期貨研究--專題研究

混業倒逼期貨商轉戰“私人訂制”

來源:鑫鼎盛期貨    時間:2014-04-14    瀏覽:3159次

        前有銀行、證券、基金、信托、保險之“狼”,后有互聯網金融崛起之“虎”,期貨商惟有轉型而無他路。
  4月12日,在杭州舉辦的第八屆中國期貨分析師論壇上,業內人士提出,在資本市場交叉持牌和統一經營的背景下,期貨商要尋求專業化、差異化的發展,提供“私人訂制”式的個性化服務,同時這也給期貨分析師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要在實體經濟與期貨市場之間“深入淺出”,了解現貨期貨的個性化需求,提供更好的產品設計和風險管理方案;另一方面,要豐富知識,拓寬視野,進一步了解境外市場及先進的風險管理經驗。
  混業加速格局再造
  “以前是穿草鞋的,現在期貨公司可能要換上西裝了,但這個草鞋不能丟,要接地氣。”
  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說,期貨行業轉型之年所面臨的挑戰非常嚴峻,現在和可預見的將來可做的業務,有財富管理業務、風險管理業務、境外代理業務、咨詢業務和自營業務等六大業務范圍,即使如此,也要錯位競爭,要找準自身的定位。
  胡俞越在論壇中還提到了“永安模式”。據了解,浙江永安期貨作為投資顧問與財通基金合作推出了多個對沖產品。“這就發揮了期貨公司很重要的優勢和特色,如果是丟掉了這個優勢,在未來的競爭中恐怕就難以取勝了。”他說。
  在2014年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中國證監會主席肖鋼表示將打破證券、期貨、基金等機構業務相互割裂的局面,允許相關機構交叉申請業務牌照;并支持證券期貨經營機構依法自主開展業務與產品創新,這意味著混業經營的閘門即將開啟,這也給期貨公司帶來了巨大挑戰。
  實際上,目前證券期貨業內對這一問題探討頗多,有人說證券公司比較強大,期貨公司比較弱小,交叉持牌之后期貨公司可能會面臨比較大的壓力。
  浙江證監局局長呂逸君表示,轉型將會是未來期貨行業發展的主基調,面臨新情況、新要求,我們的期貨業要加快轉型,不轉型就沒有出路。對于期貨公司如何轉型,他認為,一是明確財富管理和風險管理的定位,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出發點與立足點;二是做精做專,走專業化、特色化的路子;三是要形成包括人才、資本和系統在內的核心競爭力;四是要在轉型過程中把握合規與風控,保護投資者權益,營造良好的市場形象。
  “期貨公司要尋找自己的出路,有些業務是需要基金或者是證券的牌照,如果是永安期貨一下子什么牌照都有了,做什么?”永安期貨總經理施建軍提出了四條道路,一是堅持風險管理,二是財富管理,三是利用國際化市場,四是衍生品市場。
  施建軍表示,沒有衍生品,中國的股票市場就沒有出路。注冊制、備案制不是資本市場改革的核心,資本市場改革的唯一出路就是大力發展衍生品市場。
  轉戰“私人訂制”服務
  近年來,監管層要求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場外市場(OTC)開始成為了熱門話題。
  “到了場外市場就是一對一,我提供個性化服務,交易對手也有個性化需求,要撮合、配對在法律上需要規避一些風險。”廣發銀行杭州分行金融機構部總經理陸成淵表示,個性化合同就是信用風險,敢推這個OTC市場,監管部門一定會有成熟的意見或者是措施,對于期貨市場的OTC市場而言,要盯住資產風險權重的問題,另外就是操作的風險。
  陸成淵表示,一對一的、個性化的操作,會面臨很多細節,這方面的風險管控是基礎前提。這個做不好,市場發展會很慢,或者是面臨很多障礙。
  所謂個性化、非標化都是一體兩面的。德勤管理咨詢全球交付中心經理沈斌指出,未來混業經營的業態,我們的交易對手、競爭對手不僅是期貨公司,還可能是銀行、保險、對沖基金或者整個金融市場,應該在戰略思維模式上做好個性化,以客戶為核心,了解客戶,理解客戶,摸到他們的痛點,挖掘到他們的需求,有一系列技術上面的需求,也有經營模式的問題,能夠真正把握住客戶的需求。
  東方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周靜也表示,當前證券公司日子也不會太好過,經紀業務在證券公司中占的比重仍比較大,但混業經營對經紀業務的沖擊比較大,銀行有比較好的渠道,未來只有著重發揮自己有優勢的業務,尤其在服務機構客戶和投資比較大的客戶,定制化的服務要求比較高。
  分析師也面臨轉型
  目前,國內金融業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利率市場化、互聯網金融、零手續費一股股激流暗涌襲來,期貨商傳統的經營模式將難以應對挑戰,對期貨分析師來講也面臨著“轉型問題”。
  據了解,期貨研究部門在發展過程中經歷過許多演變,起初公司是不設專門研究部,經紀人不但需要發展客戶,也需要直接服務于客戶,所以當時的期貨研究和市場開發相結合,不過當時研究的更多是大戶動向、資金來往以及一些技術分析。
  “特別是對沖交易模式的興起,這對期貨公司的研究部門提出新的挑戰,研究已經不能停留在僅僅為經紀服務支持的水平,而更應參與到機構的投資管理決策中去。”
  南華期貨副總經理朱斌表示,這要求我們的研究目標和手段做出調整,為機構推薦策略建議,加強量化研究,加快產品設計開發和場外衍生品的基礎設施建設成為研究部門的工作方向。
  期貨副總經理孫晉分管研究工作數年。他表示,當前研究員的困惑越來越多,研究員如何為公司創造價值,在這方面還很難找到一個量化的關系實現這個價值,因為期貨行業收入來源比較單一。因為這種單一,在人員的培養和人員產出過程中確實面臨很大問題。
  但孫晉也認為,專業研究人員的春天就快來了,混業應該會成為一種趨勢,這樣對研究員也會發生一些變化,從過去的發文章、出品牌到未來重塑產品的價值會越來越多,而且隨著金融衍生品的上市,產品組合的空間也會越來越大,高素質的研究人才在期貨行業的優勢會越來越明顯,價值也會越來越得到發揮。
<< 返回

監控中心 | 人才招聘 | 法律申明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Copyright©2013-2014  鑫鼎盛期貨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地址:福州市臺江區曙光支路128號福州農商銀行總部大樓地上15層01、02半單元  客服電話:0591-38113228  傳 真:0591-38113200
交易報單電話:0591-38113219     0591-38113225

本網站支持IPv6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