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貨研究
改革與機遇并存 期貨業轉型進行時
來源:鑫鼎盛期貨 時間:2014-04-14 瀏覽:3394次
中國期貨業協會會長劉志超:目前期貨市場發展處在改革與機遇并存階段,同時也處在戰略機遇期。期貨公司將面臨不僅來自證券基金業的沖擊,銀行和保險等傳統金融機構也是巨大的挑戰。針對期貨業人才培養,中期協理事會目前已通過了注冊分析師分級分類辦法,后期將進一步推進實施該項工作。
浙江證監局局長呂逸君:轉型將成為行業和公司的主基調。轉型要做好三個方面工作,一是明確定位,走專業化和特色化道路,把滿足客戶需求、服務實體經濟作為轉型的出發點與立足點。二是形成人才、資本和系統三方面核心競爭力。三是做好合規與風控。把適當的產品賣給適當的投資者,并做到風險可測可控。
12日,主題為“2014:重裝上陣·定制未來”的第八屆中國期貨分析師論壇在浙舉行。中國期貨業協會會長劉志超表示,目前期貨市場發展處在改革與機遇并存階段,同時也處在戰略機遇期。期貨公司將面臨不僅來自證券基金業的沖擊,銀行和保險等傳統金融機構也是巨大的挑戰。針對期貨業人才培養,中期協理事會目前已通過了注冊分析師分級分類辦法,后期將進一步推進實施該項工作。
浙江證監局局長呂逸君表示,轉型將成為行業和公司的主基調。隨著機構業務施行牌照管理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推進,這為行業帶來了重要機遇;期貨業經營從場內擴展到場外,從境內發展到境外,空間更加廣闊,但同時公司面臨的挑戰也很明顯。
注冊分析師分級分類辦法初定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是保證行業為實體經濟服務的重要基礎。劉志超透露,目前中期協理事會已通過了注冊分析師分級分類辦法,后期也將進一步推進實施該項工作。期貨業是知識高度密集型行業,對其信用化和國際化有著高度要求,從根本上來講是取決于人才能力與素質的高低。
劉志超表示,公司發展要進一步認清期貨經營牌照制之下的行業變革。交叉持牌和統一經營,將會打破行業壟斷,這成為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方向,同樣對于期貨公司來說,既是機遇更是挑戰。期貨公司要進一步提升風險管理方面優勢,不斷打造場外衍生品的多樣性,為市場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的服務。“期貨衍生品發展的根本目的是為實體經濟服務,任何脫離實體經濟的創新都是無源之水。”尤其是對中小微企業來說,目前在全國注冊的97%的企業是中小微企業,應該說市場空間巨大,服務實體經濟的廣度和深度都有待提高。
劉志超表示,期貨業的發展將是改革與機遇并存。隨著資本市場改革推進,期貨業將逐步向法制化、國際化方向轉變。“期貨公司將面臨不僅來自證券基金業的沖擊,也會有來自銀行、信托、保險等傳統金融機構的挑戰,更要面臨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模式的挑戰。”提升核心競爭力成為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問題。
轉型將是行業主基調
近年來,期貨業整體實力得到了較快發展。浙江證監局局長呂逸君即表示,截至今年3月份,浙江轄區期貨公司共有營業部118家,從業人員3500余人。2013年轄區期貨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6億;凈利潤5.76億元,同比增長10.3%左右。
呂逸君表示,期貨業經營從場內擴展到場外,從境內發展到境外,行業發展空間更加廣闊。同時也帶來了明顯的挑戰。“隨著機構業務施行牌照管理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進,以及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期貨行業迎來重要的機遇和挑戰期,轉型將是今后行業和公司發展的主基調。”
呂逸君認為,轉型要做好三個方面工作,一是明確定位,走專業化和特色化道路,把滿足客戶需求、服務實體經濟作為轉型的出發點與立足點。二是形成人才、資本和系統三方面核心競爭力。三是做好合規與風控。把適當的產品賣給適當的投資者,并做到風險可測可控。
<< 返回
浙江證監局局長呂逸君:轉型將成為行業和公司的主基調。轉型要做好三個方面工作,一是明確定位,走專業化和特色化道路,把滿足客戶需求、服務實體經濟作為轉型的出發點與立足點。二是形成人才、資本和系統三方面核心競爭力。三是做好合規與風控。把適當的產品賣給適當的投資者,并做到風險可測可控。
12日,主題為“2014:重裝上陣·定制未來”的第八屆中國期貨分析師論壇在浙舉行。中國期貨業協會會長劉志超表示,目前期貨市場發展處在改革與機遇并存階段,同時也處在戰略機遇期。期貨公司將面臨不僅來自證券基金業的沖擊,銀行和保險等傳統金融機構也是巨大的挑戰。針對期貨業人才培養,中期協理事會目前已通過了注冊分析師分級分類辦法,后期將進一步推進實施該項工作。
浙江證監局局長呂逸君表示,轉型將成為行業和公司的主基調。隨著機構業務施行牌照管理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推進,這為行業帶來了重要機遇;期貨業經營從場內擴展到場外,從境內發展到境外,空間更加廣闊,但同時公司面臨的挑戰也很明顯。
注冊分析師分級分類辦法初定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是保證行業為實體經濟服務的重要基礎。劉志超透露,目前中期協理事會已通過了注冊分析師分級分類辦法,后期也將進一步推進實施該項工作。期貨業是知識高度密集型行業,對其信用化和國際化有著高度要求,從根本上來講是取決于人才能力與素質的高低。
劉志超表示,公司發展要進一步認清期貨經營牌照制之下的行業變革。交叉持牌和統一經營,將會打破行業壟斷,這成為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方向,同樣對于期貨公司來說,既是機遇更是挑戰。期貨公司要進一步提升風險管理方面優勢,不斷打造場外衍生品的多樣性,為市場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的服務。“期貨衍生品發展的根本目的是為實體經濟服務,任何脫離實體經濟的創新都是無源之水。”尤其是對中小微企業來說,目前在全國注冊的97%的企業是中小微企業,應該說市場空間巨大,服務實體經濟的廣度和深度都有待提高。
劉志超表示,期貨業的發展將是改革與機遇并存。隨著資本市場改革推進,期貨業將逐步向法制化、國際化方向轉變。“期貨公司將面臨不僅來自證券基金業的沖擊,也會有來自銀行、信托、保險等傳統金融機構的挑戰,更要面臨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模式的挑戰。”提升核心競爭力成為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問題。
轉型將是行業主基調
近年來,期貨業整體實力得到了較快發展。浙江證監局局長呂逸君即表示,截至今年3月份,浙江轄區期貨公司共有營業部118家,從業人員3500余人。2013年轄區期貨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6億;凈利潤5.76億元,同比增長10.3%左右。
呂逸君表示,期貨業經營從場內擴展到場外,從境內發展到境外,行業發展空間更加廣闊。同時也帶來了明顯的挑戰。“隨著機構業務施行牌照管理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進,以及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期貨行業迎來重要的機遇和挑戰期,轉型將是今后行業和公司發展的主基調。”
呂逸君認為,轉型要做好三個方面工作,一是明確定位,走專業化和特色化道路,把滿足客戶需求、服務實體經濟作為轉型的出發點與立足點。二是形成人才、資本和系統三方面核心競爭力。三是做好合規與風控。把適當的產品賣給適當的投資者,并做到風險可測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