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貨研究
受益通道多樣化 CTA井噴式發展
來源:鑫鼎盛期貨龍巖營業部轉自中財網 時間:2014-11-05 瀏覽:2943次
自2012年以來,通過與基金公司專戶、期貨公司資管的合作,管理期貨(CTA)私募產品近幾年來逐步走向臺前。根據業內粗略估計,以基金專戶、期貨資管為通道的管理期貨私募規模約在200億元左右,此外還存在大量的單賬戶期貨私募。伴隨著CTA快速發展,CTA產品之間的業績分化現象也越發明顯。
管理期貨私募數目激增
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員李歆表示,早些年CTA基金主要以“代客理財”形式出現。近年來,隨著公募專戶和公募子公司發行渠道的打開,以及期貨資管的發展,CTA基金逐漸開始“陽光化”并進入更多投資者的視野。從好買基金所做的CTA基金成立數量的數據也可看出,從2012年開始,CTA基金呈井噴式發展態勢。另外,專注于做CTA基金的私募公司也逐漸發展壯大,投資策略也越發多元化,由此CTA基金進入春秋戰國時代的百家爭鳴。
從策略選擇來看,管理期貨產品既包括高風險高收益的趨勢性多空策略,又包括風險相對低、回撤相對小的套利策略;既包括量化屬性較低的主觀判斷型產品,也包括量化型產品。
目前各家研究機構對管理期貨產品沒有統一的統計口徑,但一些數據可以佐證這一對沖基金類別的發展速度。據財通基金提供的數據,截至今年10月底,財通專戶共計發行170單管理期貨產品,資產管理規模超過90億元,處于同業領先地位。另外一些中小基金專戶也作為通道方發行了相當一部分類似的產品。
根據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統計,在證監會對私募基金實施備案制后,各類私募基金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市場整體偏暖,加之私募通道的多樣化、費用不斷降低促進私募基金發行進度加快。2014年前9個月,新發私募基金數量達到3634只,是2013年全年新發數量的3倍以上。這其中,普通股票型占比76%,其次即是管理期貨型,占比14%,高于市場中性型(5%)、定向增發型(3%)和多空倉型(2%)。
除了通過基金專戶、期貨資管等途徑發行的CTA,還有大量產品以單賬戶形式存在。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員張宇表示,單賬戶是目前我國CTA策略的主要存在形式,目前約70%的產品為單賬戶期貨。
業績靚麗的背后
由于對管理期貨私募產品數目缺乏統一的統計口徑,各類研究機構給出的業績數據也不盡相同。根據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數據,今年前三季度管理期貨策略私募基金在對沖基金各類型策略表現不俗,平均取得37%的收益率,高于其他策略對沖基金。而根據期貨資管網數據,截至9月30日,納入統計的212只單賬戶期貨私募產品,今年以來實現正收益的有149只,占70.28%,平均收益率為42.97%,24只產品業績翻番。
不過,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員張宇表示,管理期貨策略的業績之所以領先于其它各類策略,劣質樣本不斷清盤結束是造成數字高企的原因之一。
諸多業內人士認為,隨著CTA產品逐步“陽光化”,早前期貨行業的個人英雄主義、大起大落的明星操盤手形象慢慢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以團隊、專業形象出現的期貨私募群體。但是,相當一部分產品高風險、高收益特征仍十分突出,這類產品業績分化明顯、收益波動較大,淘汰率也較高,導致在清盤之后被剔除出了樣本隊伍。對于投資者而言,在選擇期貨私募產品時,還是應當對產品的投資策略、基金經理的投資理念、操作風格、風控意識作較為細致的了解,更多關注回撤較小、長期業績領先的品種。
<< 返回
管理期貨私募數目激增
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員李歆表示,早些年CTA基金主要以“代客理財”形式出現。近年來,隨著公募專戶和公募子公司發行渠道的打開,以及期貨資管的發展,CTA基金逐漸開始“陽光化”并進入更多投資者的視野。從好買基金所做的CTA基金成立數量的數據也可看出,從2012年開始,CTA基金呈井噴式發展態勢。另外,專注于做CTA基金的私募公司也逐漸發展壯大,投資策略也越發多元化,由此CTA基金進入春秋戰國時代的百家爭鳴。
從策略選擇來看,管理期貨產品既包括高風險高收益的趨勢性多空策略,又包括風險相對低、回撤相對小的套利策略;既包括量化屬性較低的主觀判斷型產品,也包括量化型產品。
目前各家研究機構對管理期貨產品沒有統一的統計口徑,但一些數據可以佐證這一對沖基金類別的發展速度。據財通基金提供的數據,截至今年10月底,財通專戶共計發行170單管理期貨產品,資產管理規模超過90億元,處于同業領先地位。另外一些中小基金專戶也作為通道方發行了相當一部分類似的產品。
根據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統計,在證監會對私募基金實施備案制后,各類私募基金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市場整體偏暖,加之私募通道的多樣化、費用不斷降低促進私募基金發行進度加快。2014年前9個月,新發私募基金數量達到3634只,是2013年全年新發數量的3倍以上。這其中,普通股票型占比76%,其次即是管理期貨型,占比14%,高于市場中性型(5%)、定向增發型(3%)和多空倉型(2%)。
除了通過基金專戶、期貨資管等途徑發行的CTA,還有大量產品以單賬戶形式存在。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員張宇表示,單賬戶是目前我國CTA策略的主要存在形式,目前約70%的產品為單賬戶期貨。
業績靚麗的背后
由于對管理期貨私募產品數目缺乏統一的統計口徑,各類研究機構給出的業績數據也不盡相同。根據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數據,今年前三季度管理期貨策略私募基金在對沖基金各類型策略表現不俗,平均取得37%的收益率,高于其他策略對沖基金。而根據期貨資管網數據,截至9月30日,納入統計的212只單賬戶期貨私募產品,今年以來實現正收益的有149只,占70.28%,平均收益率為42.97%,24只產品業績翻番。
不過,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員張宇表示,管理期貨策略的業績之所以領先于其它各類策略,劣質樣本不斷清盤結束是造成數字高企的原因之一。
諸多業內人士認為,隨著CTA產品逐步“陽光化”,早前期貨行業的個人英雄主義、大起大落的明星操盤手形象慢慢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以團隊、專業形象出現的期貨私募群體。但是,相當一部分產品高風險、高收益特征仍十分突出,這類產品業績分化明顯、收益波動較大,淘汰率也較高,導致在清盤之后被剔除出了樣本隊伍。對于投資者而言,在選擇期貨私募產品時,還是應當對產品的投資策略、基金經理的投資理念、操作風格、風控意識作較為細致的了解,更多關注回撤較小、長期業績領先的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