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貨研究
基本面不支持銅價大幅下跌
來源:鑫鼎盛期貨莆田營業部轉自東方財富網 時間:2014-11-10 瀏覽:2943次
對于銅價是否合理的判斷需要考察銅產業鏈各環節在目前價格水平下的均衡狀態,考察庫存水平對于價格彈性的影響。
銅礦產量是否如期增加對銅價敏感度加強
根據ICSG最新預估,2014年上半年有75萬噸產能的銅礦計劃被取消或推遲至2017年以后,且下半年有更多的計劃被取消。2014年上半年銅價最低一度下探至6300—6600美元/噸區間,這意味著6300—6600美元/噸這一價格水平已經開始對銅礦生產商未來的資本支出計劃產生了明顯影響,這也意味著如果銅價較長時間停留在這一水平下方將會導致未來幾年銅礦供應面臨再次收縮的風險。
廢銅市場已全面收緊
從銅價與廢銅供應之間的動態平衡關系來看,2013年以來,隨著銅價逐步回落至偏低水平,中國廢銅進口量明顯下降,2013年同比下降10%,2014年1—9月同比減少10.54%。顯然,作為全球廢銅貿易最大進口國的中國廢銅產業鏈受到了銅價下行的明顯沖擊,供應持續處于收縮狀態。
冶煉瓶頸制約將持續存在
一是TCRC上漲折射出的信號本身就隱含著銅礦產量增長快于粗煉產能的增長。根據Wood Mackenzie的預計,這一格局在2017年之前仍將延續。
二是中國冶煉廠的銅精礦供應主要依賴進口,這意味著滬倫銅比價和白銀比價將成為影響國內冶煉企業生產積極性的一個重要變量,持續存在且階段性惡化的比價損失成為制約國內冶煉產能利用率的重要因素。
三是銅冶煉企業賺取加工利潤規避銅價波動風險的前提是擁有一支專業的價格風險管理團隊、強大的資金實力及相對穩定的上下游客戶資源。
四是國內銅冶煉企業還面臨著環保、人工成本等系列成本上升、副產品硫酸價格下行以及金銀等計價產品價格下行帶來的風險管理挑戰。特別是對于新增產能而言,上述挑戰疊加企業面臨的技術、人力等問題,新增產能投產進度遠低于預期。
最后,隨著國內冶煉產能投資高峰期的結束,未來幾年新增產能將逐步下降。安泰科預計2014年新增粗煉產能為75萬噸,2015年新增產能下降至65萬噸。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銅需求保持穩定增長
目前市場相對一致的預期是中國經濟增速在2015年仍將小幅下滑,7%左右的增速成為相對一致的預期,且未來幾年的平均增速也將保持在7%上下波動。以上述中國的經濟增長預期為基準,中國銅消費增速將保持在5%—6%左右,如果考慮電力部門作為逆周期投資穩增長的重要政策工具選項,中國的銅消費增速將達到7%左右,這個增速與2003年至2011年中國高增長時期相比確實大幅下降,不過,2012年以來,中國的銅消費增速已開始進入平穩增長的新常態。
低庫存提供支撐
LME和COMEX銅庫存與銅價之間總體保持負相關關系。2012年的6月、7月,LME、COMEX、上期所及中國保稅區銅庫存總和為94萬—99萬噸左右的相對低位,銅價階段性低點出現;2013年下半年四者庫存之和為111萬—120萬噸的相對低位,銅價呈振蕩偏強走勢。2014年,四者庫存之和從3月份高點128噸左右下滑至目前的83萬噸左右,處于近三年的偏低水平,對銅價的支撐作用亦將逐步增強。
綜合來看,銅價需要維持在6300—6600美元/噸區間上方之間以維持銅礦山對未來產能投資的資本運營計劃,并確保高成本項目運營,從而使得市場對于未來兩年銅礦產量增速的預期得于兌現廢銅市場在6300—6600美元/噸區間及以上的小范圍內均出現過全面收緊的情況;國內冶煉商因加工費之外一系列因素的制約使得冶煉瓶頸問題難于解決;需求端因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確立而逐步平穩;低庫存則為銅價短期提供較強支撐。因此,成本和需求對銅價6300—6600美元/噸區間的支撐比較明顯,銅價難以持久或深幅跌破這個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