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貨研究
期貨公司轉混業經營如同找死 四方向是正途
來源:鑫鼎盛期貨莆田營業部轉自證券日報 時間:2014-04-18 瀏覽:3141次
做好風險管理、深耕財富管理、利用國際化市場、拓展衍生品市場。
金融混業經營已成為國際金融業發展的主導趨向,中國金融業也正從分業經營邁向混業經營。在這個大趨勢、大背景下,期貨業該如何迎接挑戰?有的期貨公司躍躍欲試,試圖突破傳統的經營模式。在《證券日報》記者的采訪中,期貨公司老總、分析師認為這條路子是難以走通的。
永安期貨總經理施建軍認為,期貨公司往這個方向上去轉是自己“找死”。他提出期貨公司應該堅持風險管理,做好財富管理,利用國際化市場,拓展衍生品市場,也就是走期貨商的路子才是轉型大方向。
混業經營倒逼期貨公司轉型
打破證券、期貨、基金(行情 專區)等金融機構業務相互割裂的局面,允許相關機構交叉申請業務牌照等混業經營的閘門逐步放松,給期貨公司帶來了巨大挑戰。
東方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周靜表示,當前證券公司的日子也不太好過,經紀業務在證券公司中占的比重仍比較大,但混業經營對經紀業務的沖擊比較大,銀行(行情 專區)有比較好的渠道,未來只有著重發揮我們有優勢的業務,尤其在服務機構客戶和投資比較大的客戶上,定制化的服務要求是比較高的。
“以前是穿草鞋的,期貨公司可能要換上西裝了,但是這個草鞋不能丟,要接地氣。” 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說,期貨行業轉型之年所面臨的挑戰是非常嚴峻的。
“混業經營前景怎樣,現在誰也說不準。證券公司日子并不好過,從經營上來講,證券業較期貨業的集中度更高,一百多家公司中規模較大的可能就十幾家。基金公司集中度更高,虧損現象更是普遍,有的公司一年虧損幾千萬元甚至上億元。” 永安期貨總經理施建軍認為,期貨公司往這個方向上去轉是自己“找死”。另外做混業需要相關牌照,即使期貨公司現在一下子擁有全部牌照,優勢也不明顯。
“期貨公司要尋找自己的出路,有些業務是需要基金或者是證券的牌照,如果是永安期貨一下子什么牌照都有了,做什么?”施建軍提出了四條道路,也是走期貨商的路子,一是堅持風險管理,二是深耕財富管理,三是利用國際化市場,四是拓展衍生品市場。
此外,施建軍重點提及了衍生品市場。他認為,我國有20萬億元市值的股票市場,只有股指期貨一個衍生品明顯是不合理的,更多裸露的風險部位需要衍生品保護。“沒有衍生品,中國的股票市場是沒有出路的,注冊制、備案制,那個東西不是我們資本市場改革的核心,資本市場改革的核心,唯一的出路就是大力發展衍生品市場。”
精細運作風險管理業務
雖然目前資源優勢突出的期貨公司畢竟是少數,不過在混業趨勢下,期貨自身交易機制在對沖方面的優勢是先天的。
就國內期貨公司而言,永安期貨無疑走在了期貨業轉型升級的前列,以風險管理、財富管理為核心的“永安模式”被業界廣為推崇,其資管業務更是領跑全行業。胡俞越對此評價稱:“這就發揮了期貨公司很重要的優勢和特色,如果丟掉了這個優勢,在未來的競爭中恐怕就難以取勝了。”
此外,據施建軍介紹說,中國有很多規模位居世界第一的行業,比如鋼鐵、石化、油脂加工、服裝加工,從期貨端介入這些行業,期貨公司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這些行業風險管理需求很大,期貨公司沒抓住機會有很多機制上的原因,未來如果企業套保審批等更加便捷,這一業務前景不可估量。在風險管理業務這片沃土上,期貨公司需要考慮如何精細化運作。
“在財富管理市場,我們就做對沖,做組合。全球對沖基金市場規模有2.5萬億元,國內前十位的期貨公司能做到2000億元,這個生意就很大了。”施建軍認為。
胡俞越表示,現在和可預見的將來期貨公司可做的業務,有財富管理業務、風險管理業務、境外代理業務、咨詢業務和自營業務等六大業務范圍。期貨公司要找準自身的定位,進行錯位競爭,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期貨公司的功能都是通過對沖來體現的,應該發揮對沖的優勢和特色。
此外,德勤管理咨詢全球交付中心經理沈斌表示:“期貨公司要十分了解自己的客戶。公司要能夠對客戶進行分類,知道客戶需要怎樣的產品或產品組合,這是期貨公司核心競爭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