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貨研究
鐵礦石強勢暴漲 雞蛋午后跳水
來源:鑫鼎盛期貨莆田營業部轉自東方財富網 時間:2015-08-05 瀏覽:3437次
周三(8月5日)期貨商品早盤多數走高,午后漲幅擴大。其中,鐵礦石漲3.29%,LLDPE漲2.85%,PTA漲2.59%,PP漲3.22%,豆油、甲醇、瀝青、硅鐵、豆粕、滬鉛、熱軋板漲幅亦超1%。跌幅方面,雞蛋午后跳水,跌1.90%。
滬鉛
外盤方面:隔夜倫鉛震蕩走高,收報1736美元/噸,漲2.09%。
現貨方面:8月4日現貨鉛市場的SMM1#主流成交均價報于13050-13150 元/噸,均價跌150元/噸。據SMM上海1#鉛市況報道,價格大跌后煉廠出貨并不積極,恒邦、南方少量出貨,市場貨源較少;但下游也并未出現逢低采購,甚至因價格大跌而觀望情緒較濃,上海地區成交清淡。
庫存方面:截至到8月4日,LME鉛庫存報216475噸,日減2300噸;截至到7月31日,上期所鉛庫存報14500噸,周減1468噸,再創2012年底以來的新低。
消息方面:中經產業月度景氣指數報告顯示,2015年6月份,中經有色金屬產業景氣指數為55.7,較上月回升1.4點;中經有色金屬產業先行指數為88.5,較上月回升2.2個點。今年以來,有色金屬產業景氣指數已連續5個月回升,且處于正常區間,表明有色金屬產業呈持續企穩態勢。
觀點總結:滬鉛主力合約短期均線向上的趨勢維持的較良好,市場氣氛偏向樂觀。操作上建議滬鉛1510合約12900元/噸附近擇機介入多單,止損12800點。(來源:瑞達期貨)
雞蛋
現貨方面:據博亞和訊數據顯示,8月4日全國主產區蛋價小幅回升,均價7.5元/公斤,較昨日上漲0.06元/公斤。其中河北地區均價最高7.74元/公斤,遼寧地區均價最低7.26元/公斤。
交易所倉單:0張,較前一個交易日持平。
小結:夏季蛋雞“歇伏”使產蛋率下降,同時中秋備貨陸續開始,集中需求增加,提振蛋價走高。技術上,雞蛋1601合約高位振蕩,關注前高4350附近壓力能否有效突破,建議依托5日均線短多交易。(來源:瑞達期貨)
鐵礦石市場從來不乏看跌聲音,因供過于求的格局不改,礦價似乎沒有回漲的理由,其在7月初觸及過去六年以來的新低。不過,就在暴跌之后,其又神奇地上演反轉行情,價格再次震蕩回升,同時看漲的聲音也隱約可辨。
目前,四大礦山(淡水河谷、力和力拓、必拓、FMG)的二季度產量數據均已發布。從數據上來看,這四者二季度的產量均有所增加。其中淡水河谷更是創下同期最高產量,為8530萬噸,也是有史以來第二高的季度產量。
然而,需求方面,我國作為最大的鐵礦石消費國,下游目前對礦石的需求并沒有明顯改善的跡象。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數據顯示,7月中旬其會員鋼鐵企業粗鋼日均產量為164.74萬噸,較上一旬下降3.35%。
于是,各大投行也紛紛看空鐵礦石后市。高盛集團半?其日前的報告中稱,目前的鐵礦石是一個典型的“買方市場”,其預計在未來四個季度礦價仍將繼續承壓。花旗集團也表示,如果鐵礦石產量在低成本背景下繼續增加,其價格料進一步下跌。
同時,中國發展研究中心(CDRC)4日發布了8月鐵礦石等的信心指數CCI調查數據。其中,鐵礦石8月份CCI為-0.22,反映多數市場人士對8月份的鐵礦石走勢看空,市場信心依舊不足。
中國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劉心田指出, 7月6日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暴跌3.9%,跌破400元/噸關口,截至上周其期貨主力合約徘徊在370元/噸低位,8月份鐵礦石依舊不看好,或持續在350元/噸,其理由有三:一是下游不支持其價格反彈,在螺紋鋼、中厚板等其他鋼鐵類商品紛紛創出10年新低的同時,鐵礦石單靠炒作反彈的行情并不會持久;二是市場信心依然不足。
另外,劉心田認為,在整個大宗商品市場接連走低的大環境下,鐵礦石很難“獨善其身”,8月鐵礦石最低或跌破前期低點(現貨價格或跌破350).
但故事至此并沒有結束。有人唱空,似乎就有人唱多。全球最大的債券投資管理公司的一位分析師表示,中國低估了市場對基礎設施需求,這些需求有望利好鐵礦石企業,因為目前鐵礦石價格已經處于過去六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吉恩?斯珀林(Gene 7月6日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暴跌3.9%,跌破400元/噸關口,截至上周其期貨主力合約徘徊在370元/噸低位,8月份鐵礦石依舊不看好,或持續在350元/噸,其理由有三:一是下游不支持其價格反彈,在螺紋鋼、中厚板等其他鋼鐵類商品紛紛創出10年新低的同時,鐵礦石單靠炒作反彈的行情并不會持久;二是市場信心依然不足。
另外,劉心田認為,在整個大宗商品市場接連走低的大環境下,鐵礦石很難“獨善其身”,8月鐵礦石最低或跌破前期低點(現貨價格或跌破350).
但故事至此并沒有結束。有人唱空,似乎就有人唱多。全球最大的公司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的一位分析師表示,中國低估了市場對基礎設施需求,這些需求有望利好鐵礦石企業,因為目前鐵礦石價格已經處于過去六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吉恩?斯珀林(GeneSperling)在本周一在西澳卡爾古利接受采訪時表示,作為全球最大的商品買入國,中國需要采取一切可能的舉措,從新交通到新通訊系統等方面來支持商品市場的中期需求。
中國政府如今正準備推出新的財政支出政策來確保當前的經濟增速放緩不會影響經濟增長目標。如今,中國大城市正進行現代地下管網建造,在中西部地區進行機場建造。
吉恩?斯珀林表示:“中國對基礎設施的需求可能遠比那些認為將面臨硬著陸的人所設想的還要大。由于中國力爭實現7%的經濟增速目標,我認為要實現這一點,中國必須依賴于不同類型的基礎設施投資。”
據了解,吉恩?斯珀林曾在今年1月被任命為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顧問,該公司在全球管理的資產規模達到了1.52萬億美元。另外,吉恩?斯珀林曾擔任過兩位美國總統的顧問,還曾出任國家經濟委員會(National 7月6日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暴跌3.9%,跌破400元/噸關口,截至上周其期貨主力合約徘徊在370元/噸低位,8月份鐵礦石依舊不看好,或持續在350元/噸,其理由有三:一是下游不支持其價格反彈,在螺紋鋼、中厚板等其他鋼鐵類商品紛紛創出10年新低的同時,鐵礦石單靠炒作反彈的行情并不會持久;二是市場信心依然不足。
另外,劉心田認為,在整個大宗商品市場接連走低的大環境下,鐵礦石很難“獨善其身”,8月鐵礦石最低或跌破前期低點(現貨價格或跌破350).
但故事至此并沒有結束。有人唱空,似乎就有人唱多。全球最大的債券基金公司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的一位分析師表示,中國低估了市場對基礎設施需求,這些需求有望利好鐵礦石企業,因為目前鐵礦石價格已經處于過去六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吉恩?斯珀林(GeneSperling)在本周一在西澳卡爾古利接受采訪時表示,作為全球最大的商品買入國,中國需要采取一切可能的舉措,從新交通到新通訊系統等方面來支持商品市場的中期需求。
中國政府如今正準備推出新的財政支出政策來確保當前的經濟增速放緩不會影響經濟增長目標。如今,中國大城市正進行現代地下管網建造,在中西部地區進行機場建造。
吉恩?斯珀林表示:“中國對基礎設施的需求可能遠比那些認為中國經濟將面臨硬著陸的人所設想的還要大。由于中國力爭實現7%的經濟增速目標,我認為要實現這一點,中國必須依賴于不同類型的基礎設施投資。”
據了解,吉恩?斯珀林曾在今年1月被任命為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顧問,該公司在全球管理的資產規模達到了1.52萬億美元。另外,吉恩?斯珀林曾擔任過兩位美國總統的顧問,還曾出任國家經濟委員會(NationalEconomic Council)主任。
除此之外,吉恩?斯珀林(Gene Sperling)在Diggers & Dealers的礦業論壇上還表示,出口商需指定長期計劃,來滿足印度對金屬的潛在需求。他向媒體記者指出:“在未來10至20年,印度的需求不會停留在當前這么低的水平。”
另外,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力爭確保實現該國經濟改革進程,因此需要建造2000萬戶住房,而在今年2月,印度政府宣布了提升該國基礎設施支出的方案。(來源:金理人)
近期國際原油市場再現暴跌,繼1月和3月后再次觸及年內低點。
WTI和布倫特延續7月大宗商品下挫的態勢。8月3日WTI盤中大跌超過4%,跌破45美元/桶,創今年3月以來新低。布倫特重挫4.6%,今年1月以來首次跌破50美元大關。
2015年7月,WTI累計下跌21%,創2008年10月以來最大單月跌幅。也就是說,7月油價比去年10月OPEC宣布不減產后的任何一個月的跌幅都要大,熊市特征非常明顯。
原油市場再度轉熊,我們仿佛又看到了去年下半年的情景。那么導致油價再度跌成狗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隆眾石化網分析師李彥表示,充裕的供應、強勢的美元、伊朗增加出口的潛在威脅和需求預期的疲軟是當前影響油價的四個重要部分,而其中,又以供應端的影響最為顯著。令人堪憂的供應端表現,已經成為抑制油價的頭號大敵。

首先來看美國。應該說油價能跌到今天這般境地,多半要拜美國供應所賜。因為正是美國頁巖油產業的迅猛發展,使得沙特等國在美國進口原油中所占的份額縮水,進而引發了OPEC為保護市場份額而采取的不減產政策。同時美國不斷趨高的真實產量,也加劇了交易商對供應過剩的擔憂。
從圖中可以看出,今年以來美國的石油鉆井數量不斷下滑,數量持續減少,與年初比降幅已高達55%。然而真實的原油產量(圖中藍線)似乎并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穩中趨高為主,即便近期出現小幅下降,降幅也僅有2%,遠遠無法對油價形成明顯利好。當前美國真實的原油產量基本穩定在940萬桶/日之上,是歷史記錄的最高點位區間,沒有之一。若美國原油產量難以出現持續而明顯的下降,則油價想要提振、便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再來看OPEC組織。作為最具影響力的石油組織,OPEC提供著全球40%的原油產量。從去年10月開始,OPEC組織便一直宣稱堅持不減產政策,而其規定的產量上限是3000萬桶/日。不過看看真實產量,我們會發現OPEC成員國都是“說一套、做一套”,大家首先考慮的都是自己的市場份額。今年1-7月,每個月的產量都明顯高于這一上限,且正逐月遞增。7月OPEC的日均原油產量或將突破3200萬桶,超供200萬桶,這也是引發交易商對供應過剩擔憂的重要原因。
后市若美國和OPEC組織的原油產量均無明顯下降,則供強需弱的格局仍將延續,油價想要翻身便也希望渺茫。油價想要重返高位、持續上漲,供應端必須發生扭轉,否則單憑部分交易商認為需求可能轉好的預期來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