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研究

您的位置:首頁--期貨研究--專題研究

商品多數下挫 甲醇再遭砸盤

來源:鑫鼎盛期貨莆田營業部轉自東方財富網    時間:2015-08-06    瀏覽:3533次

點擊查看大圖

  周四(8月6日)早盤,期市商品多數下跌。其中,甲醇跌1.75%,棉花跌1.63%,棕櫚油跌1.20%,白糖跌1.33%。漲幅方面,大豆漲2%,聚丙烯漲1.61%。

  雞蛋反轉失敗

點擊查看大圖

  雞蛋形態上出現W底部特征,但在7月未能有效突破頸線阻擋,底部反轉形態構筑失敗,價格急轉直下。從中期走勢看,均線系統與價格糾纏,對K線的阻擋作用顯著弱化,尤其是長期均線不能作為近期的技術參考。

  擺動指標在振蕩走勢中的作用凸顯,目前MACD柱狀線歸零,指標線高位死叉;RSI快速下行,并一舉擊穿50強弱分界線。目前仍以做空為主,下行第一目標位為4065元/500千克一線。

  豆粕確認60日均線支撐

點擊查看大圖

  豆粕1601合約經過了上一周的窄幅區間橫盤后,近兩個交易日出現向上突破中短期均線壓制的跡象,這說明短期多頭勢復蘇。近期持倉量有持續增加傾向,成交量也小幅放大,說明市場偏于多頭勢。

  MACD指標綠柱逐漸縮小,而DIFF有重新上拐跡象,另外DIFF和DEA兩線也基本處于零值上方運行,說明近期的價格回落屬于上漲中的調整修正走勢。

  操作上,可在2660—2720元/噸區間買多,以2630元/噸為止損點,目標位2880元/噸。

  滬銅指標偏空

點擊查看大圖

  不論是從日線圖還是周線圖看,滬銅都處于下行通道之中,通道對價格的阻擋作用非常明顯。現階段滬銅仍處在探底階段,均線空頭排列,布林通道開口以及中軌陡峭下行,趨勢指標明顯偏空,未到階段性反轉之時。

  包括MACD、RSI在內的擺動指標處在下半區,顯示空頭格局未變。值得注意的是,MACD柱狀線收斂至中軸,下行動能衰竭,但未形成明顯的底背離特征,且指標線沒有進入超賣區。RSI指標線振蕩下行。因此,短期內對于滬銅的操作仍以逢高沽空為主,但日K線圖很少出現連陽或者連陰,倉位不宜過重。

  

  8月以來,天然橡膠需求未見有明顯好轉,反而有持續下滑跡象,國內外橡膠價格也繼續萎靡不振,截至8月5日,橡膠主力1601合約收報12255元/噸,本月頭三個交易日累計下跌2.89%,且實現“三連陰”。而從今年6月3日起開始統計,截至目前,橡膠1601價格已累計下跌近4000元/噸,跌幅超過24%。

  在業內人士看來,增速放緩、下游需求疲軟、供應壓力有增無減,奠定了橡膠基本面弱勢的主基調,而主要產膠國試圖通過減少供應提振膠價的舉措并未奏效。此外,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全球資本市場波動較大,尤其市場持續走熊和原格跌勢不止,進一步加劇了橡膠市場的弱勢表現。

  “在宏觀環境不佳以及產業鏈下游市場需求不濟的困擾下,近期滬膠主力1601合約雖未跌破前期低點,部分空頭頭寸出現回補獲利了結現象,但多頭發起反攻亦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寶城期貨研究員陳棟表示。

  公開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制造業為50.0%,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顯示中國經濟增速仍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實體企業的持續疲軟,也令市場擔憂中國對需求增速將繼續放緩。

  在經濟增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情況下,國內輪胎市場需求持續低迷,加之“雙反”影響,2015年上半年,中國輪胎行業平均開工率約60%左右,比去年同期下降十多個百分點,直接導致輪胎產量同比下滑3.9%,至4.55億條。與此同時,中國進口外膠數據逐漸回落,今年上半年,我國累計進口天然橡膠194萬噸(含復合膠),同比下降8%。

  另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顯示,7月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53.4%,環比下降11.2%,同比上升1.6%,仍然高于預警線,這也是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連續第10個月超預警線。

  而全球產膠國總體產量并未出現回落,IRSG在其最新報告中稱,2015年天然橡膠產量料將同比增加4.4%至1260萬噸,2014年天膠產量為1207萬噸。今年上半年ANRPC成員國天膠產量同比微降0.7%,預計2015年全年增長3.4%。

  “我國天然橡膠供需基本面并不樂觀,短期內天膠期價不具備抄底機會。”中航期貨能源化工研究員楊艷麗表示,我國終端產銷增速明顯回落,預計未來很難出現明顯回暖;輪胎方面,國內產量數據出現部分好轉跡象,但輪胎出口形勢依舊嚴峻,輪胎行業競爭愈加激烈。在需求沒有明顯好轉的情況下,天然橡膠弱勢格局將延續。

  陳棟認為,偏弱的宏觀環境不但令輪胎行業生存壓力與日俱增,同時也會給上游天膠行業帶來負面沖擊。在下游需求逐漸弱化以及金融屬性轉向悲觀的情況下,未來膠價料將延續低迷態勢,預計1601合約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價格重心將穩步下移,可能會跌破前期低點11870元/噸一線,跌落至11500元/噸下方。(來源:中國證券報)

  

  受油價持續下跌影響,本周一甲醇期貨主力1601合約早盤大幅跳水,不到9:30即封跌停板,最終收于2081元/噸,日跌幅4.01%。據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僅7月以來,鄭醇1601合約價格就跌去近500元/噸,期間累計跌幅高達17.26%。

  “近期國內甲醇持續走低,背后原因有三點:其一,國際油價接連下挫,供應過剩預期始終存在導致下游煤化工甲醇間接受到拖累;其二,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除了上周中國7月財新PMI數據表現較差外,上周六公布的官方制造業PMI數據也低于預期,導致終端需求前景不理性;其三,甲醇傳統下游需求低迷,烯烴開工率下滑引發擔憂,西北部分企業采購減少背景下,甲醇現貨市場區域性走低。”寶城期貨研究員陳棟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因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7月原油產量觸及紀錄高點,美國石油鉆井品臺連續兩周增加,供應過剩憂慮令美國原油期貨再遭拋售,紐約時間7月31日13:30,NYMEX9月原油期貨合約收跌3%,結算價報每桶47.12美元,為3月20日以來最低結算價,近月合約7月跌幅高達21%,為2008年10月以來單月最大跌幅。

  成本支撐減弱背景下,近期國內甲醇現貨價格區域性下滑,且跌幅不斷擴大,主流價格下滑幅度在20-150元/噸。

  “原油持續下跌是甲醇下跌的主因,經濟環境偏弱是根本。”分析師趙飛指出,從基本面來看,一是傳統需求增速不足,抗風險能力下降;二是全行業寄予厚望的烯烴對甲醇的需求受原油的負面影響表現不佳;三是甲醇燃料發力不足;四是從庫存、開工率指標看,傳統的利空因素影響逐漸消退。“在主要利空因素——原油價格沒有反彈的前提下,甲醇價格在基本面層面的影響下無上漲動力,短期仍然有慣性下跌的可能,但下跌幅度比較有限。”

  陳棟表示,目前甲醇市場弱勢難改,且恐慌情緒加劇,由于寧夏地區烯烴采購量減少,以前堅挺的陜北、內蒙亦出現大幅走低之勢,且簽單不夠理想,當地業者表示后市堪憂。港口方面,兩大港口交投仍顯僵持,而進口船期在7月下半月江蘇港口有10萬余噸的貨物到港,屆時后續港口的庫存量將出現回升,另外,內地下游市場需求疲弱,原料甲醇缺乏有力支撐。在油價低位背景下,MTP虧損依舊,且后期開工率令人擔憂,華東、西北均有減少采購量傳聞。整體來看,甲醇期價難有大漲支撐,短線探底之路將繼續。

  光大期貨分析師鐘美燕補充稱,期現貨聯動下滑,遠月較近月弱勢更為明顯。現貨方面,內地價格跌幅擴大,內蒙最低成交至1650元/噸附近。需求弱勢主導下,短期貿易商接貨意愿薄弱,廠家想挺價都難。期貨方面,之前遠月升水近月,使得空頭移倉時更具有價格優勢。

<< 返回

監控中心 | 人才招聘 | 法律申明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Copyright©2013-2014  鑫鼎盛期貨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地址:福州市臺江區曙光支路128號福州農商銀行總部大樓地上15層01、02半單元  客服電話:0591-38113228  傳 真:0591-38113200
交易報單電話:0591-38113219     0591-38113225

本網站支持IPv6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