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研究

您的位置:首頁--期貨研究--專題研究

商品漲跌互現 滬鎳大跌逾2%

來源:鑫鼎盛期貨莆田營業部轉自東方財富網    時間:2015-09-01    瀏覽:3468次

周二(9月1日)期貨商品漲跌互現。其中,漲幅方面,PTA漲1.86%,PP漲1.41%。跌幅方面,膠合板跌3.37%,滬鎳跌2.59%,玻璃跌1.97%,鄭糖跌1.98%,玉米跌1.97%,淀粉跌1.7%,甲醇跌1.48%,滬鋁跌1%。

  白糖

點擊查看大圖

  白糖1601合約自2014年9月開始啟動多頭行情,形成了有效的中期上升趨勢,并于2015年6月3日創下5931元/噸的最高點后開始回落,止跌于中期上升趨勢線,形成了有效的調整下跌趨勢。因此,白糖目前運行在下有重要支撐、上有短期壓力的格局中,預計后市振蕩將收斂,逐步醞釀突破方向。

  從MACD指標來看,8月10日和8月25日的低點使得MACD指標產生了底背離,后市向上突破的可能性增大。

  操作上,建議在近期的振蕩中低吸,止損位設在5100元/噸。

  PTA

點擊查看大圖

  PTA1601合約在1月15日啟動多頭行情時,留下了一個巨大的跳高缺口。缺口下沿在4500元/噸左右,上沿在4800元/噸左右。根據缺口理論,巨幅缺口的上下沿均具有重要的支撐或壓力作用。

  從實際行情來看,7月9日至8月21日PTA始終在4500—4800元/噸之間箱體振蕩,形成了成交密集區。8月24日PTA再度下破,盡管存在誘空嫌疑,但4500元/噸上方的密集區壓力仍然不可小視。

  操作上,不急于多頭建倉,建議日內短線為主,等待趨勢方向。

  滬鎳

點擊查看大圖

  滬鎳1601合約8月24日收出大陰K線,下破前期盤整區,落于8萬元/噸關口下方。雖然隨后市場并未加速下跌,而是遭遇多頭抵抗而反彈,但8萬元/噸的整數關口壓制作用明顯,中短期空頭格局未改。

  KDJ指標也處于偏空區域運行,說明空頭仍然占據上風。若未來兩個交易日,指標重新向下交叉,則可能引發技術性拋盤,從而導致價格再度大跌。

  操作上,背靠8萬元/噸逢反彈拋空。

  

  經歷了長期的下跌之后,板塊近期處于反彈之中。隔夜LME三個月期鋅歐美時段大幅反彈,最終漲幅3.54%,報收1812元/噸。LME鋅庫存減少2000噸,至522875噸。上周五夜盤滬鋅亦表現強勢,但周一白天時段漲幅收窄,截至收盤,全日微漲0.55%。

  近期,支撐鋅價上漲的利好因素較多。就國內而言,全國發用電同比增長,進入8月份,全國發用電和鐵路貨運裝車情況都有好轉,顯示經濟運行出現更加積極變化。

  供應層面看,今年7月份,我國鋅精礦產量同比下降4.29%只 43.7萬噸,1-7月份累計同比下降8.64%。此外,嘉能可位于澳大利亞的McArthur河鋅礦由于環境污染問題,已經被澳大利亞政府發出警告,如果不改正將關閉礦山,嘉能可表示正在與政府磋商解決。該礦是嘉能可旗下最大的鋅礦山之一。

  中糧期貨工業品總監李琦于8月下旬,走訪了陜西省及甘肅省主要精煉鋅生產企業進行調研。調研后,李琦表示,目前,國產礦開采意愿下降,供應有所收縮,進口礦因比價好、國際礦企巨頭出貨積極,大量進口礦供應。國內礦供應出現局部緊張,但大部分地區短期仍寬裕,中期礦整體緊張趨勢會呈現。

  “精煉鋅產量在夏季出現下滑是事實,因有部分例行檢修及特殊檢修。下半年加工費趨勢還是以下滑為主,特別是國產礦下滑趨勢明顯,因此,下半年精煉鋅產量增加有限,下半年鋅錠產量增速為零或可能是負。國內隱形庫存不高,海外存在一定的隱形庫存。”李琦說。

  需求方面,她表示,鋅下游需求以基建為主,目前整體銷售狀況并沒有出現明顯的下滑,汽車、低迷有所影響,但鍍鋅整體需求拖累有限,所以鋅是需求弱化最小的有色品種,需求增速高于供應增速,價格低于冶煉成本。

  “六月份以來,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并非基本面因素,主要為宏觀系統性風險的沖擊,鋅難以走出獨立行情。加之目前國際巨頭出貨以維持經營穩定性,海外商品基金降低對有色金屬的配置等都是拖累鋅價的重要因素。由于基本面存在支撐,下行空間有限,但價格走穩仍需時日。市場主要風險點在于宏觀系統性風險的沖擊。”李琦分析。

  銀河期貨分析師廖凡認為,由于LME市場假日休市,國內滬鋅多空雙方成交熱情都不高。現貨方面,上海市場0#鋅貼水縮窄至90-200元/噸,市場流通貨源充足,下游月底采購偏弱。在缺乏LME鋅帶動下,滬鋅明顯反彈乏力。在人民幣匯率穩定后,滬倫比值或進一步修復,滬鋅將繼續跟隨LME鋅反彈,但上方空間或有限。(來源:中國證券報)

  

  需求疲軟以及開采成本的增加加重了煤炭部門的負擔,整個煤炭行業正面臨著結構性的永久蕭條。但未曾預料的是,行業的衰退速度超出了市場預期。根據市場研究公司SNL Financial匯集的數據,目前美國煤炭行業上市公司的總市值還不到93億美元,而其中的40%都屬于康壽能源(Consol Energy)。相比2011年,煤炭行業的總市值下跌了80%。

  在保持數十年穩健的財務表現以及長期處于電力資源部門主導地位之后,煤炭生產商開始面臨比大眾預期更為嚴峻的困境。在過去數周內,美國煤炭行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動蕩局面。煤炭價格暴跌至數十年來的歷史低位,迫使世界各地的礦山關閉,大量煤炭生產商出現財務危機乃至破產。

  美國最大的煤炭公司——阿爾法自然資源公司(Alpha Natural Resources)已計劃申請破產保護,而該公司在2008年時的市值一度達到73億美元。

  位于阿拉巴馬州的煤炭開采商——沃爾特能源公司在7月15日正式宣布申請破產。優先債權人的債權將要開始轉變成股權,若是不能扭轉資不抵債的局面,公司還將出售自有資產。沃爾特能源的CEO,Walt Scheller在近期接受采訪時表示:“在煤炭市場持續低迷的情況下,我們只能采取行動適應目前的行業現實。”

  環保法規限制煤炭生產

  煤炭價格相比四年前下跌了70%。由于美國電力部門轉而依賴效率更高的天然氣,煤炭行業需求下降導致眾多煤礦關閉。與此同時,奧巴馬政府正采取一系列積極措施,試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而作為電力生產最為“骯臟”的資源,煤炭使用限制成為旨在保護環境、提倡使用清潔能源的相關法規的重點內容。

  8月3日,奧巴馬宣布了其任期中最重要也是最受爭議的環境能源政策——美國清潔電力計劃(Clean Power Plan,CPP).CPP旨在減少發電廠的碳排放,以應對氣候變化。受到該計劃沖擊最直接的是煤炭行業。美國能源信息署公布的指出,清潔電力計劃會造成煤炭產量最高40%的下降。產量削減的同時,煤價也會下跌8%—10%。

  除此之外,近來出臺的其他法規也對煤炭行業造成了不小打擊。7月,美國內政部提出一項新的規定,要求露天礦山在其開采區附近的溪流段保留緩沖區域,并且要在開采前、開采中以及開采后分別對水質進行監測。然而,各方對該項規定的反應則并不樂觀:環境保護者認為規定對于水質保護來說還遠遠不夠,而煤炭公司則認為要求過于苛刻。

  中國煤炭使用量下降

  中國是世界能源生產和消費大國,特別地,中國的能源消耗十分依賴煤炭資源——65%的能源消費來自于煤炭。中國環保部門最近發布的報告顯示,在2014年,僅有8座城市的空氣質量達到國家標準。由于煤炭燃燒是中國碳排放的主要來源,為減少空氣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中國政府致力于在2020年將煤炭使用占能源消費的比例降至62%。中國煤炭使用量的下降勢必會對全球的煤炭行業造成影響。

  此外,中國從2015年1月起實施《商品煤質量管理暫行辦法》。根據該辦法,中國對進口煤炭實施新的檢驗檢疫監管政策,新增五項微量元素的檢測,禁止含灰量16%以上、硫含量3%以上的煤炭進入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中國對進口煤實行限制,旨在提高空氣質量,減少因使用煤炭而帶來的污染物排放,保護大氣環境。而中國對進口煤的新限制也對國際煤炭生產企業產生了極大的沖擊。

  2011年至2013年間,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經濟發展引發蓬勃發展,全球大宗商品受益于中國的大宗商品貿易融資泡沫,均有良好的市場表現。這期間也是煤炭公司的黃金時代。位于澳洲的Isaac Plains礦廠產量達到280萬噸/天,其煤炭大量供應給日本、韓國以及中國臺灣的鋼鐵生產商。

  泡沫破裂引發煤炭價格暴跌

  在過去一年里,隨著中國泡沫破裂以及影子系統發展滯緩,來自中國的大宗商品需求嚴重下降。煤炭價格暴跌只是眾多商品價格崩潰的表現之一。據行業咨詢公司環球鋼訊(Steel Business Briefing)的統計,今年以來,澳洲出口煤炭的基準價格已下跌至85.40美元/噸,跌幅達24%。而在2011年,季度基準價格曾一度到達330美元/噸。下圖為煉焦煤季度價格,可以看出,在2011年達到峰值后,隨著中國鋼鐵需求下降,煉焦煤價格也開始出現下跌。

  據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中國前5個月的煤炭進口量達8326萬噸,相比去年下降了38.2%。5月進口量相比4月份下降了28.6%,而相比2014年5月,進口量則下降了40.6%。下圖顯示了自2011年至2015年6月,中國煤炭進口額的變化情況。可以明顯看出,自2014年開始,煤炭進口出現下降趨勢。

  天然氣等新能源的替代效應

  下圖為1997年1月至2015年1月美國干燥天然氣產量情況,可以看出,美國天然氣生產持續增加,盡管如今鉆機數量有所下降,但產量增長仍在繼續。

  在經歷了2013年至2014年冬季的庫存下降之后,隨著庫存恢復到正常水平,天然氣價格開始下降。因此,發電企業紛紛轉向更為“干凈”與便宜的天然氣能源。據EIA估計,2015年電力部門的煤炭消耗量將減少7%,盡管總體發電量將會增加1%。較低的天然氣價格是煤炭使用下降的主要原因——即便是在通常依賴煤炭發電的地區(美國中西部及南部),低廉的天然氣價格也使得利用天然氣發電變得更加經濟有效。此外,風能、太陽能以及生物質燃料等新能源的興起,也對煤炭行業造成不小的沖擊。(

<< 返回

監控中心 | 人才招聘 | 法律申明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Copyright©2013-2014  鑫鼎盛期貨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地址:福州市臺江區曙光支路128號福州農商銀行總部大樓地上15層01、02半單元  客服電話:0591-38113228  傳 真:0591-38113200
交易報單電話:0591-38113219     0591-38113225

本網站支持IPv6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