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研究

您的位置:首頁--期貨研究--專題研究

油菜籽臨儲政策到了十字路口

來源:鑫鼎盛期貨呼和浩特市營業部轉自期貨日報    時間:2014-04-25    瀏覽:3351次

“我國糧油供求已進入新的市場周期,市場供求形勢出現了新的狀況,其中食用油消費增長明顯放緩。面對當前疲軟的國內市場,有機構甚至預測明年全國食用油消費量可能不會增長。”國家糧油信息中心主任尚強民24日在由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鄭商所主辦,美爾雅期貨和奧星糧油集團承辦的第四屆油(4793-10.00-0.21%)發展大會上表示。

  尚強民說,我國的食用植物油市場已經和國際市場高度融合。去年我國進口菜籽折油和進口植物油合計2270萬噸,食用植物油的對外依存度提升到66.2%。另一方面,菜籽托市收購形成的政策性庫存由于成本過高難以進入市場,導致庫存壓力不斷集聚,供給壓力和財政負擔越來越大,最終可能會倒逼政策發生改變。

  “我國油菜籽行業的集團化、規模化特征有所顯現,但進展仍較慢。”中糧油脂采購部總經理王方紅在會上表示,今年國內油菜籽加工年產能為4260萬噸,其中沿江壓榨產能占到64%,雖然產能提高,但行業集中度偏低,仍不足三成,且國內加工利用率很低。

  王方紅表示,我國油脂需求高速增長期已過,尤其是近兩年近乎平增長,未來5年預計僅維持1%—2%的年增幅。供應方面,國產油脂總產量呈下降趨勢,近5年均徘徊在2010年的低位水平,2013/2014年度總產量僅略超600萬噸。她預計,我國油脂長期依賴進口的格局很難改變,對外依存度在未來5—10年將攀升至80%以上。

  “臨儲收購使得國內油菜籽價格底部逐年抬高,也使得國內外油菜籽價格相關性降低,導致油菜籽進口量大幅增加。”國家糧油信息中心處長張立偉說,政府隨后出臺的限制油菜籽進口的政策,又改變了國內市場格局,即進口油菜籽地區由非產區向主產區蔓延,同時還改變了國內油菜籽加工格局,變為主產區和非主產區共同加工。此外,(277623.00,0.84%)的貿易格局也發生改變,沿海菜粕主銷區變為了主產區,內地的菜油主產區則變為了主產區與主銷區共存的市場。

張立偉說,臨儲收購的菜油由于無法實現順價銷售,庫存量持續增加,政府財政負擔不斷加重。如果存放500萬噸菜油,僅每年的保管費就高達12億元,另還需補貼銀行貸款利息30億元左右。更值得關注的是,按照500萬噸左右臨儲菜油平均入庫成本10500元/噸來計算,以當前市場價格銷售,價差損失將超過150億元。

  張立偉表示,2014年政府繼續收購臨儲油菜籽的政策已經明確,但收購價與收購方式是否調整、委托收購企業如何選擇、收購加工管理是否會加強等值得關注。

  中紡油脂有限公司總經理郭峰在進行菜籽類市場分析與展望時表示,油菜籽臨儲政策已經到了十字路口,過去的方式將難以為繼。當前臨儲菜油高達500萬噸以上,而國內一年的菜油消費量才450萬噸,加之臨儲菜油的大部分成本在10500元/噸以上,在當前現貨市場價格為7000元/噸左右的情況下,財政負擔很重,根據當前的政策導向,油料儲備轉向市場化是大勢所趨,但不會一蹴而就。


<< 返回

監控中心 | 人才招聘 | 法律申明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Copyright©2013-2014  鑫鼎盛期貨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地址:福州市臺江區曙光支路128號福州農商銀行總部大樓地上15層01、02半單元  客服電話:0591-38113228  傳 真:0591-38113200
交易報單電話:0591-38113219     0591-38113225

本網站支持IPv6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