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貨研究
期市“機構時代”有望加快來臨
來源:鑫鼎盛期貨莆田營業部轉自期貨日報 時間:2014-05-12 瀏覽:2801次
銀監會、保監會以及勞動保障部門基金(行情 專區)監管機構等與證監會之間的態度差異,一直是制約銀行(行情 專區)、保險(行情 專區)機構、社保基金、企業年金等參與資本市場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隨著資本市場新“國九條”的發布,這一制約因素有望得以消除。
9日公布的新“國九條”中提出,壯大專業機構投資者。支持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積極參與資本市場投資,支持社會保險基金、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商業保險資金、境外長期資金等機構投資者資金逐步擴大資本市場投資范圍和規模。推動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等設立基金管理公司,大力發展證券投資基金。
“券商、證券投資基金都受證監會監管,目前它們參與期貨市場已經沒有障礙。而要使銀行和保險公司能夠參與期貨市場,證監會就必須與銀監會和保監會達成共識。”廣發期貨副董事長肖成博士說,此次國務院層面鼓勵更多機構投資者參與資本市場投資,意味著未來期貨市場中的機構投資者類型將會增多。
新“國九條”發布當天,證監會就相關問題答記者問時稱,機構投資者在穩定市場運行、強化市場約束、倡導理性文化等方面作用重大。機構投資者不夠發達是我國資本市場的突出問題。
據中國期貨保證金(行情 股吧 買賣點)監控中心提供的數據,截至去年年底,國內期貨市場有效客戶約80萬戶,其中絕大多數是自然人客戶;券商、基金等特殊單位客戶賬戶總數僅1100余戶。
市場深度不足的問題在當前的國債期貨等品種上表現得尤為突出。今年4月,5年期國債期貨合約日均成交量僅1300余手。今年以來該品種累計成交總量占全國期市的份額僅0.02%。這與該品種上市前市場的厚望相去甚遠。
銀行、保險機構等是可流通國債的主要持有者,本應積極參與國債期貨,卻被擋在期貨市場的“圍欄”外。據記者了解,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的加快推進,一些倍感壓力的商業銀行,已經在籌備參與利率期貨。“下一步,銀行和保險機構等參與期貨及衍生品市場應該會被大力推進。”肖成對期貨日報記者表示。
此外,有市場人士認為,未來隨著專業投資機構參與證券市場的規模越來越大,其風險對沖需求也會相應地大幅增加,這有利于增加股指、個股衍生品市場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