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者教育
防范非法證券期貨專欄
您的位置:首頁--投資者教育--防范非法證券期貨專欄非法“薦股”警示案例二:電話薦股“連環計”
來源:福建證監局 時間:2018-12-19 瀏覽:4285次
一、案情摘要
投資者劉先生突然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對方自稱是“海西私募”基金公司員工,公司掌握有一些內幕信息,如果劉先生購買他推薦的股票,可以通過超短線獲利。劉先生將信將疑的加了對方微信,在之后的幾天里,對方不斷通過微信向劉先生發送展示公司“股票操作成果”的小視頻。劉先生信以為真,就向對方支付了8,800元服務費,接受了所謂的“薦股服務”。劉先生大量買入了對方推薦的股票,但很快發生嚴重虧損,劉先生感覺上當受騙就聯系對方要求退款和彌補損失,但遭到百般推諉。
兩天后,劉先生接到自稱是公司“王總監”的電話,稱公司因掌握內幕信息不準確給劉先生在內的多名投資者造成損失深表歉意,為了彌補之前的過失,現推出一項“秘密”行動,準備聯合幾家機構拉升幾只股票,參與其中的投資者可以獲取巨大利益。鑒于前期劉先生遭受的損失,公司愿以優惠價格將其提升為高級會員,劉先生只需再繳納18,000元就能享受到價值38,868元的高級會員待遇,而且這位“王總監”將親自指導劉先生炒股,保證最少能獲取20%以上的收益,同時還要求劉先生保密,“王總監”再次騙取了劉先生的信任。劉先生抱著賭一把的心態又向“王總監”指定的自然人銀行賬戶匯入了18,000元款項。
恰逢股市整體行情向好,劉先生在“王總監”指導下交易股票確實賺回了一部分損失。此時,“王總監”又忽悠稱公司推出了一個私募基金產品,將聯合其他機構做“超短線”交易,一個月收益高達30%,能迅速補足劉先生之前的交易損失,但因對操作股票技術要求極高,需要劉先生將炒股的20萬元本金交其管理,進行統一操作。基于對王總監前期“用心指導”的信任,劉先生很快就將20萬元炒股本金匯至“王總監”指定的自然人銀行賬戶,幾天后,劉先生撥打“王總監”電話準備了解收益情況時,卻發現已無法撥通。
二、風險提示
這個案例中,不法分子利用投資者發生虧損后急于挽回損失,以及稍有盈利又希望短期擴大收益的心理,層層設套,多次騙取投資者繳納“服務費”,甚至最終騙走了投資者巨額交易本金。投資者在接到陌生人主動通過電話、短信、QQ、微信等通信和網絡工具與自己聯系,推銷薦股服務時,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不可輕信對方話語,更不能在遭受損失情況后,繼續聽從對方勸誘,一再向對方匯轉款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