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ME涉嫌優待高頻交易員遭集體控告
來源:鑫鼎盛期貨 時間:2014-04-17 瀏覽:3559次
交易所遭交易員集體控告的事件在全球市場中來看,恐不多見,然而作為全球最大的衍生品交易高頻訊息提供商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集團(CME Group)就陷入了如此窘境。
近日,遞交到芝加哥美國地區法庭的關于控告CME的訴狀中顯示,三位交易員認為,CME和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自從2007年起就給高頻交易員可提前得知買賣掛單的管道,而這一行為欺瞞了缺乏此類管道的投資者。
三位交易員表示,CME這種做法已經剝奪了其他投資者的權益,投資者花錢買期貨和利率合約,卻無法得到應有的透明、即時訊息。
對于上述起訴,CME已經做出回應,并否認了其存在任何不當之處。
“(近日的指控)缺乏任何事實根據,更糟的是,這顯示出他們根本誤解了我們的市場是如何運作的。” CME在聲明稿中稱。
對此,有參與CME交易所交易的投資者分析稱,盡管CME否認了上述控告,但實際上,高頻交易員與交易所之間的聯系比普通投資者更為緊密,其中可能存在的貓膩是值得懷疑的;另一方面,交易所通常存在的技術難題,恐也會導致特殊交易訊息的走漏,而這一點,此前在CME中也發生過。
資料顯示,去年4月,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集團(CME)曾犯下錯誤,由于系統故障,導致原本應該保密的衍生品交易細節被泄露。
當時,CME一位發言人承認,其交易系統出現了一個故障,允許“少數交易者” 能夠看到其他市場參與者4月1日的交易數據。他表示,大約有500筆涉及與能源的掉期交易信息被泄露,總價值接近100萬美元。
除此之外,最近一次的技術障礙就發生在當地時間4月8日。對于當時的技術故障,CME表示,“技術問題”導致部分合約交易中斷超過90分鐘。而芝商所全球電子市場的這一差錯導致玉米、小麥、活牛和生豬等產品的期貨和期權交易中斷。作為芝商所最大收入來源的利率和股指期貨等合約未受影響。
資料顯示,2006年10月17日,美國芝加哥城內的兩大交易所——芝加哥商業交易所與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正式合并,由此誕生了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交易所——芝加哥交易所集團。新的集團總市值將達到250億美元,遠遠超過包括紐約股票交易所、歐洲交易所等競爭對手。(.第.一.財.經.日.報 .呂.行)
<< 返回
近日,遞交到芝加哥美國地區法庭的關于控告CME的訴狀中顯示,三位交易員認為,CME和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自從2007年起就給高頻交易員可提前得知買賣掛單的管道,而這一行為欺瞞了缺乏此類管道的投資者。
三位交易員表示,CME這種做法已經剝奪了其他投資者的權益,投資者花錢買期貨和利率合約,卻無法得到應有的透明、即時訊息。
對于上述起訴,CME已經做出回應,并否認了其存在任何不當之處。
“(近日的指控)缺乏任何事實根據,更糟的是,這顯示出他們根本誤解了我們的市場是如何運作的。” CME在聲明稿中稱。
對此,有參與CME交易所交易的投資者分析稱,盡管CME否認了上述控告,但實際上,高頻交易員與交易所之間的聯系比普通投資者更為緊密,其中可能存在的貓膩是值得懷疑的;另一方面,交易所通常存在的技術難題,恐也會導致特殊交易訊息的走漏,而這一點,此前在CME中也發生過。
資料顯示,去年4月,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集團(CME)曾犯下錯誤,由于系統故障,導致原本應該保密的衍生品交易細節被泄露。
當時,CME一位發言人承認,其交易系統出現了一個故障,允許“少數交易者” 能夠看到其他市場參與者4月1日的交易數據。他表示,大約有500筆涉及與能源的掉期交易信息被泄露,總價值接近100萬美元。
除此之外,最近一次的技術障礙就發生在當地時間4月8日。對于當時的技術故障,CME表示,“技術問題”導致部分合約交易中斷超過90分鐘。而芝商所全球電子市場的這一差錯導致玉米、小麥、活牛和生豬等產品的期貨和期權交易中斷。作為芝商所最大收入來源的利率和股指期貨等合約未受影響。
資料顯示,2006年10月17日,美國芝加哥城內的兩大交易所——芝加哥商業交易所與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正式合并,由此誕生了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交易所——芝加哥交易所集團。新的集團總市值將達到250億美元,遠遠超過包括紐約股票交易所、歐洲交易所等競爭對手。(.第.一.財.經.日.報 .呂.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