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信息

您的位置:首頁--資訊廣場--財經信息

國際清算銀行:極端寬松貨幣政策害人害己

來源:鑫鼎盛期貨呼和浩特市營業部轉自華爾街見聞    時間:2014-06-10    瀏覽:3031次

受美聯儲縮減QE的影響,去年很多新興市場國家貨幣都受到了多輪的沖擊,特別是那些存在財政和經常賬戶雙赤字的國家。然而今年4月以來,市場波動率大跌增加了市場的風險偏好,套利活動看起來又再次盛行,高收益率國家貨幣又出現靚麗的表現。然而最近國際清算銀行發表報告警告,這可能是主要經濟體央行“晚會開high了還不收杯”的非常規貨幣政策所帶來的假性繁榮:

持續的激進貨幣政策增加了附帶損害的風險,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上,因為不受歡迎的溢出效應促使了其他國家破壞性金融失衡的累積,這種結果在金融周期不同步的時候總會出現。同時因為極端貨幣政策的結果令人失望,這些政策最終可能耗盡央行的公信力、政策效力和公眾的支持度。更一般地說,這存在耗盡未來可動用政策空間的巨大風險。因為政策制定者不對稱地對金融周期和商業周期進行應對,在經濟繁榮的時候幾乎沒有緊縮,甚至更加寬松,在經濟衰退的時候激進持續地寬松,政策制定者耗盡了彈藥,增加了不穩定。

令局面惡化的全球貨幣和金融體系重大不同步正是,主要經濟體寬松的貨幣環境傳導到世界其他地區。結果,系統已經給全世界制造了一種不合適的低利率。沒受危機沖擊的國家發現,其難以保持在利率水平遠高于那些受危機沖擊大經濟體下運轉,因為擔心本幣匯率會被過度拉升,就算經濟一直強勁增長。在一些國家,這已經鼓吹了不可持續的金融膨脹(“金融失衡”)。而短期擴張的結果是在長期會產生反作用。

在仍然從資產負債表式衰退中復蘇的經濟體中,通過越來越激進的貨幣和財政政策應對,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到了某個時候,這甚至可能會出現反效果(比如說耗盡了政策彈藥,發展出新的失衡)。

負實際利率,特別是還配合上零利率,并非均衡的現象。結果,它們增加附帶損害的風險,不僅在受危機沖擊的國家本身——它們可能進一步拖延資產負債表修復或鼓吹了不健康的高風險活動,而且這導致其他國家金融失衡加劇就更為明顯了。因此,這最終可能自我增強這些低利率政策,因為全球經濟失衡的消失可能會導致正常化異常困難。

<< 返回

監控中心 | 人才招聘 | 法律申明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Copyright©2013-2014  鑫鼎盛期貨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地址:福州市臺江區曙光支路128號福州農商銀行總部大樓地上15層01、02半單元  客服電話:0591-38113228  傳 真:0591-38113200
交易報單電話:0591-38113219     0591-38113225

本網站支持IPv6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