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半年大宗商品指數上漲7.1% 定價權爭奪戰再起
來源:鑫鼎盛期貨龍巖營業部轉自中財網 時間:2014-07-03 瀏覽:3244次
一度備受冷落的,終于打了一回翻身仗。
截至6月30日,追蹤22種的彭博CRB指數今年上漲了7.1%,一舉超過MSCI明晟全球股市指數、美國與同期漲幅,成為上半年最賺錢的投資資產之一。
多位對沖基金經理直言,這主要得益于對沖基金開始重返市場。以COMEX(紐約商業交易所)黃金期貨為例,以對沖基金為主的資產管理公司過去6個月增加了822萬黃金凈看漲頭寸。
對沖基金之所以再度青睞,除了逢低抄底熱情外,還有對美元匯率疲軟上漲的失望情緒。
花旗銀行數據顯示,相比去年對沖基金從市場撤離約500億美元資金,今年上半年真正重返的對沖基金投資額不會超過60億美元。
“部分對沖基金是有備而來的。”一家美國對沖基金經理直言,它們瞄準的正是投資銀行陸續剝離業務的機會,開始在鎳、咖啡等品種“興風做浪”,以期重塑這些品種交易的游戲規則,實現巨額套利。
美元頹勢激發空頭回補
多位對沖基金經理認為,對沖基金重返市場其實是無奈之舉。
“說到底,他們過度看好美元匯率上漲,但事實并非如此,只好進行空頭回補。”上述對沖基金經理稱。年初,多數對沖基金在制定投資策略時,都將美國經濟快速復蘇與QE政策收緊列為重要投資方向,并大舉買跌以美元計價的。
隨著一季度美國經濟增速未達到預期,一直徘徊在80附近,甚至6月底一度跌破80整數關口,迫使對沖基金重新審視這項投資策略。
事件驅動型對沖基金率先嗅到其中的套利機會,迅速重返市場。其投資邏輯是抓住金融機構對美元匯率未能大幅上漲的失望心態,反向買入黃金等套利。
上述對沖基金經理強調,即便對沖基金陸續重返市場,但他們整體持倉規模并沒有明顯回升。前些年對沖基金在的持倉規模一度達到4500億美元最高值,目前其規模長期徘徊在3200億-3500億美元之間。
記者多方了解到,由于無法判斷是否將扭轉熊市行情,多數對沖基金仍將投資比重嚴格控制在5%以內,低于以往10%的平均值。且投資標的都是等高流動性的金融衍生品,便于隨時退出。為了控制風險,部分對沖基金甚至調低的杠桿投資倍數——相比對沖基金會用2-4倍杠桿融資投資股票債券,對的投資杠桿被限定為不超過2倍。
定價權戰火重燃
在多位對沖基金經理看來,投行陸續剝離業務,是他們敢于重返該市場的一大誘因。
由于美國金融監管部門要求銀行業須在今年7月21日前完全符合“沃爾克規則” (Volcker Rule)要求,包括摩根大通、高盛等在內的投行不得不出售部門。
這意味著投資銀行在市場的“隱性空頭”地位正在被削弱。長期以來,投行一方面作為盤活交易活躍度的做市商,與對沖基金等買漲力量進行對手盤交易,握有大量的看跌頭寸;另一方面投行旗下倉儲公司掌握巨額現貨庫存,也存在逢高拋售的盈利沖動。
“投資銀行針對的價格操縱,往往非常隱蔽。”上述對沖基金經理透露。早在2008年,美國金融監管部門曾著手調查COMEX期貨黃金價格是否存在人為操作,并了解到數家投行在當年三季度掌握COMEX黃金市場凈空頭頭寸的67%。但投行對政府部門進行游說,令該項調查不了了之。
如今,隨著投資銀行這一“隱性空頭”撤離市場,部分對沖基金人為重塑部分交易游戲規則的機會來臨。
“今年上半年,咖啡與鎳成為對沖基金爭奪定價權的突破口。”上述對沖基金經理透露,由于巴西降雨不足,令咖啡價格上半年大漲53%;而印尼對紅土鎳礦的出口限制政策,又刺激倫敦鎳期貨在過去6個月累計漲幅超過36%。
對沖基金與投行的價格操縱手法相當類似,即先用大量資金買入咖啡、鎳的巨額庫存,人為制造供需緊張局面,然后再大舉買漲商品期貨套利。
不過,對沖基金目前主要瞄準的往往是市場規模偏小、供需關系受到氣候、政策因素影響較高的。
“高盛、摩根大通對黃金、銅、鋁等仍然有很強的定價影響力,對沖基金要爭取這些的定價話語權,仍然有不少忌憚。”他表示。(.
<< 返回
截至6月30日,追蹤22種的彭博CRB指數今年上漲了7.1%,一舉超過MSCI明晟全球股市指數、美國與同期漲幅,成為上半年最賺錢的投資資產之一。
多位對沖基金經理直言,這主要得益于對沖基金開始重返市場。以COMEX(紐約商業交易所)黃金期貨為例,以對沖基金為主的資產管理公司過去6個月增加了822萬黃金凈看漲頭寸。
對沖基金之所以再度青睞,除了逢低抄底熱情外,還有對美元匯率疲軟上漲的失望情緒。
花旗銀行數據顯示,相比去年對沖基金從市場撤離約500億美元資金,今年上半年真正重返的對沖基金投資額不會超過60億美元。
“部分對沖基金是有備而來的。”一家美國對沖基金經理直言,它們瞄準的正是投資銀行陸續剝離業務的機會,開始在鎳、咖啡等品種“興風做浪”,以期重塑這些品種交易的游戲規則,實現巨額套利。
美元頹勢激發空頭回補
多位對沖基金經理認為,對沖基金重返市場其實是無奈之舉。
“說到底,他們過度看好美元匯率上漲,但事實并非如此,只好進行空頭回補。”上述對沖基金經理稱。年初,多數對沖基金在制定投資策略時,都將美國經濟快速復蘇與QE政策收緊列為重要投資方向,并大舉買跌以美元計價的。
隨著一季度美國經濟增速未達到預期,一直徘徊在80附近,甚至6月底一度跌破80整數關口,迫使對沖基金重新審視這項投資策略。
事件驅動型對沖基金率先嗅到其中的套利機會,迅速重返市場。其投資邏輯是抓住金融機構對美元匯率未能大幅上漲的失望心態,反向買入黃金等套利。
上述對沖基金經理強調,即便對沖基金陸續重返市場,但他們整體持倉規模并沒有明顯回升。前些年對沖基金在的持倉規模一度達到4500億美元最高值,目前其規模長期徘徊在3200億-3500億美元之間。
記者多方了解到,由于無法判斷是否將扭轉熊市行情,多數對沖基金仍將投資比重嚴格控制在5%以內,低于以往10%的平均值。且投資標的都是等高流動性的金融衍生品,便于隨時退出。為了控制風險,部分對沖基金甚至調低的杠桿投資倍數——相比對沖基金會用2-4倍杠桿融資投資股票債券,對的投資杠桿被限定為不超過2倍。
定價權戰火重燃
在多位對沖基金經理看來,投行陸續剝離業務,是他們敢于重返該市場的一大誘因。
由于美國金融監管部門要求銀行業須在今年7月21日前完全符合“沃爾克規則” (Volcker Rule)要求,包括摩根大通、高盛等在內的投行不得不出售部門。
這意味著投資銀行在市場的“隱性空頭”地位正在被削弱。長期以來,投行一方面作為盤活交易活躍度的做市商,與對沖基金等買漲力量進行對手盤交易,握有大量的看跌頭寸;另一方面投行旗下倉儲公司掌握巨額現貨庫存,也存在逢高拋售的盈利沖動。
“投資銀行針對的價格操縱,往往非常隱蔽。”上述對沖基金經理透露。早在2008年,美國金融監管部門曾著手調查COMEX期貨黃金價格是否存在人為操作,并了解到數家投行在當年三季度掌握COMEX黃金市場凈空頭頭寸的67%。但投行對政府部門進行游說,令該項調查不了了之。
如今,隨著投資銀行這一“隱性空頭”撤離市場,部分對沖基金人為重塑部分交易游戲規則的機會來臨。
“今年上半年,咖啡與鎳成為對沖基金爭奪定價權的突破口。”上述對沖基金經理透露,由于巴西降雨不足,令咖啡價格上半年大漲53%;而印尼對紅土鎳礦的出口限制政策,又刺激倫敦鎳期貨在過去6個月累計漲幅超過36%。
對沖基金與投行的價格操縱手法相當類似,即先用大量資金買入咖啡、鎳的巨額庫存,人為制造供需緊張局面,然后再大舉買漲商品期貨套利。
不過,對沖基金目前主要瞄準的往往是市場規模偏小、供需關系受到氣候、政策因素影響較高的。
“高盛、摩根大通對黃金、銅、鋁等仍然有很強的定價影響力,對沖基金要爭取這些的定價話語權,仍然有不少忌憚。”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