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原油市場迎來“熊之咆哮”
來源:鑫鼎盛期貨莆田營業部轉自東方財富網 時間:2014-10-10 瀏覽:3516次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公布了最新的《世界經濟前景》報告,下調了世界經濟增長預期。報告稱,2014年全球經濟增速將為3.3%,較7月份做出的預期下降0.1個百分點;預計2015年全球經濟增速將為3.8%,與此前預期相比下降0.2個百分點。
分析人士指出,該報告可能將進一步降低全球原油的需求預期,繼續打壓油價走勢。OPEC上月中旬發布的原油市場月度報告已經調低了今年全球原油需求的增量預測,預計2014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量為日均105萬桶,比之前的預期低5萬桶。
上周OPEC最大產油國——沙特曾宣布下調原油售價,同時也是針對亞洲用戶的2008年以來最大折價。這一度引發市場猜測,沙特作為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國,其寧愿油價下跌也不愿市場份額流失給OPEC內部的其他競爭對手。
美國原油供應激增,因頁巖油革命,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迅速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油生產國之一,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的數據顯示,美國原油產量自2008年以來增長了70.0%,接近900萬桶/天。
“石油市場似乎正在一個繳械投降的階段,投資者們不得不接受供大于求的事實,”CMC Markets駐悉尼的首席策略師Ric Spooner今天在電話中表示。“導火索是沙特阿拉伯降價的消息。現在顯然已經進入了OPEC可能考慮采取行動的階段。”
據彭博社調查顯示,受訪20位分析師中的11位預計OPEC將在今年11月27日的石油大會上宣布下調原油日產量(目前為3000萬桶/日),削減幅度在50-100萬桶/日。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國際原油價格跌破每桶90美元,這是自2012年以來的新低。不可否認,美元持續走強和沙特限產信號不明朗直接推動了最近的油價下跌,但根本原因還在于,買方需求不足、賣方競爭加劇、原油市場供給趨于過剩等因素,因此油價走低還將持續相當一段時間。”
林伯強認為,“短期而言,油價下跌對中國等原油進口國是利好,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本,改善中下游行業盈利狀況。但是,對于石油生產國,尤其是俄羅斯,低油價則可能導致財政和社會壓力。對于全球經濟而言,更低的能源成本總體來說是一個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