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型謀變迎接機構投資者時代
來源:鑫鼎盛期貨 時間:2014-03-28 瀏覽:3224次
國內市場正從散戶時代向機構投資者時代過渡,這一變化也對市場監管者、組織者和中介機構提出了新的要求。
<< 返回
上證50、中證500指數期貨仿真交易于上周五啟動,股指仿真交易也已于去年11月推出。這不僅預示著家族將迎來新成員,品種結構將會更加完善,也預示著市場的投資工具、投資手段將會更加豐富,更多的投資策略和交易模式也將會應運而生。
事實上,一些過去盈利情況不錯的個人投資者,目前已遇到了交易模式的瓶頸。單一投資者的能力再高、經驗再豐富,也有著不小的局限性。單打獨斗就能贏天下的時代已經過去。
之前一些業績不錯的職業投資人正在著手組建自己的團隊,不少團隊則在招募志同道合的新人,其中一些規模較大的私募還計劃向對沖基金方向發展。與此同時,上海、鄭州、大連、深圳、杭州等地操盤手、私募的跨地區交流越來越頻繁。
可以預見,未來幾年將會是期貨市場機構投資者大發展的時代,而機構投資者的發展也離不開相關層面的大力支持。
為解決私募基金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已將部分私募投資基金納入管理。中國期貨監控中心近日也公布了修訂后的《特殊單位客戶統一開戶業務操作指引》,其中增加了私募基金管理機構作為特殊單位客戶申請開立交易編碼的相關內容。
未來,期貨交易所應努力為機構投資者提供更多的服務,如召開機構投資者座談會,傾聽其建議,以改進品種規則,使之更加適應機構投資者的交易模式。同時,期交所也要為機構投資者交易提供更多的便利條件以及優惠措施。
期貨公司也要想方設法為私募等機構投資者提供更專業的服務。“孵化”私募,為其提供交易賬戶展示、評估等綜合性服務平臺將會成為一些期貨公司轉型發展的著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