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彈存邏輯支撐 期指大跌后有望迎上漲
來源:鑫鼎盛期貨龍巖營業部轉自中財網 時間:2014-12-24 瀏覽:3282次
繼周一大跌之后,昨日股指期貨再現沖高回落,四合約全線收跌。截至收盤,期指主力合約IF1501跌128.8點,跌幅為3.74%,報3313.0點,成交159萬余手,持倉15萬余手。至此,期指連續兩日收跌逾百點,跌幅均超過3%。分析人士稱,此次股指大跌可能與多空博弈心態演變及資金面變化有關,未來反彈行情的出現仍值得期待。
大跌后市場憂慮得以緩解
中金所盤后持倉數據顯示,期指主力IF1501合約上,本周一和周二前20名主力席位多單合計減持6200手,空單合計減持10054手。
國投中谷期指研究員吳鵬認為,股指期貨所有合約總持倉在前期刷新歷史新高之后,從12月15日和12月18日的高位連續下降,顯示前期上漲過快引發的多空分歧,隨著指數回調,有逐漸縮減的跡象。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一周,IF1503和IF1506合約上出現了200點以上甚至接近300點的巨大價差,而昨日IF1503和IF1506合約與現貨的價差分別收斂至46.08點和84.88點。對此,吳鵬分析認為,這一現象說明市場投資者對股指的中長期表現樂觀,而對于短期行情表現有所憂慮。“這點可以從本周的走勢得到驗證。本周隨著股指的下跌,遠期價差大幅下降到100點以下,說明投資者對市場短期表現的憂慮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緩解。”
期貨期指研究員王黛絲認為,期指近兩日遭遇大幅調整,盤面上各板塊進入明顯的輪番調整,期指和現貨的過高升水收斂加重了期指跌幅。“在12月匯豐PMI再次下跌榮枯線以下和資金面全面緊張的環境下,期指面臨進一步調整。”
部分投資人士表示,前期漲幅超前的鋼鐵、煤炭等板塊昨日出現明顯回調,指數尾盤跳水,而前期調整幅度較大的創業板跌幅較小。技術面上,大盤成交量萎縮并跌破5日均線,出現反彈行情需新增量能配合。
反彈行情存邏輯支撐
王黛絲分析稱,前期降息以來的期指暴漲行情在價差、價格的高低配合,與2010年10月至11月的行情有相似之處,不過,根據主力持倉數據分析,2010年股指上市初期的主力凈空力度是隨行情而不斷增強的,直到套保盤布局穩定在前5名主力凈空占比10%,前20名主力占比6%左右。2011年以后,主力凈空占比和價差開始負向相聯動,今年行情啟動以來,主力凈空占比不斷下降,并且凈空力度從主力前5名席位向前20名席位沉淀,前5名席位高占比看空力度在不斷減弱至歷史低點,成為價差走高的重要基礎和本輪行情向更為強勁方向演變的理由。
“因此,未來可以密切關注主力凈空減弱的方向是否發生轉變,尤其是這種力度在主力席位之間的分布變化。如果價差發生異動,投資者就要注意短期階段轉換間隙的風險。中期,仍然還可抓住一至兩次的行情高點,直至尾聲。”王黛絲說。
對于反彈行情的再現,吳鵬同樣表示樂觀。他解釋說,從大盤藍籌股來看,這仍然是一次良性的回調。股指大跌之后,觀察大盤指數中權重最大的金融、地產、采礦等行業指數,走勢仍然健康。“上述三個行業中的低估值大盤股也僅僅是幅度有限的縮量回調,并未出現放量破位下跌的頭部跡象。因此我們判斷,股指回調盡管來勢兇猛,但仍未打破上升大趨勢。”
而對于未來行情的不確定因素,吳鵬指出,需要緊密關注資金面動向。他說,最近股指大跌,或可歸因于流動性緊張。由于年末效應疊加新股發行期,過去一周的流動性緊張越發嚴重。
<< 返回
大跌后市場憂慮得以緩解
中金所盤后持倉數據顯示,期指主力IF1501合約上,本周一和周二前20名主力席位多單合計減持6200手,空單合計減持10054手。
國投中谷期指研究員吳鵬認為,股指期貨所有合約總持倉在前期刷新歷史新高之后,從12月15日和12月18日的高位連續下降,顯示前期上漲過快引發的多空分歧,隨著指數回調,有逐漸縮減的跡象。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一周,IF1503和IF1506合約上出現了200點以上甚至接近300點的巨大價差,而昨日IF1503和IF1506合約與現貨的價差分別收斂至46.08點和84.88點。對此,吳鵬分析認為,這一現象說明市場投資者對股指的中長期表現樂觀,而對于短期行情表現有所憂慮。“這點可以從本周的走勢得到驗證。本周隨著股指的下跌,遠期價差大幅下降到100點以下,說明投資者對市場短期表現的憂慮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緩解。”
期貨期指研究員王黛絲認為,期指近兩日遭遇大幅調整,盤面上各板塊進入明顯的輪番調整,期指和現貨的過高升水收斂加重了期指跌幅。“在12月匯豐PMI再次下跌榮枯線以下和資金面全面緊張的環境下,期指面臨進一步調整。”
部分投資人士表示,前期漲幅超前的鋼鐵、煤炭等板塊昨日出現明顯回調,指數尾盤跳水,而前期調整幅度較大的創業板跌幅較小。技術面上,大盤成交量萎縮并跌破5日均線,出現反彈行情需新增量能配合。
反彈行情存邏輯支撐
王黛絲分析稱,前期降息以來的期指暴漲行情在價差、價格的高低配合,與2010年10月至11月的行情有相似之處,不過,根據主力持倉數據分析,2010年股指上市初期的主力凈空力度是隨行情而不斷增強的,直到套保盤布局穩定在前5名主力凈空占比10%,前20名主力占比6%左右。2011年以后,主力凈空占比和價差開始負向相聯動,今年行情啟動以來,主力凈空占比不斷下降,并且凈空力度從主力前5名席位向前20名席位沉淀,前5名席位高占比看空力度在不斷減弱至歷史低點,成為價差走高的重要基礎和本輪行情向更為強勁方向演變的理由。
“因此,未來可以密切關注主力凈空減弱的方向是否發生轉變,尤其是這種力度在主力席位之間的分布變化。如果價差發生異動,投資者就要注意短期階段轉換間隙的風險。中期,仍然還可抓住一至兩次的行情高點,直至尾聲。”王黛絲說。
對于反彈行情的再現,吳鵬同樣表示樂觀。他解釋說,從大盤藍籌股來看,這仍然是一次良性的回調。股指大跌之后,觀察大盤指數中權重最大的金融、地產、采礦等行業指數,走勢仍然健康。“上述三個行業中的低估值大盤股也僅僅是幅度有限的縮量回調,并未出現放量破位下跌的頭部跡象。因此我們判斷,股指回調盡管來勢兇猛,但仍未打破上升大趨勢。”
而對于未來行情的不確定因素,吳鵬指出,需要緊密關注資金面動向。他說,最近股指大跌,或可歸因于流動性緊張。由于年末效應疊加新股發行期,過去一周的流動性緊張越發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