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油價持續暴跌懸“雙刃劍”
來源:鑫鼎盛期貨莆田營業部轉自東方財富網 時間:2015-01-08 瀏覽:3385次
近期,國際油價持續暴跌可謂是觸目驚心,日前,紐約原油期貨價格在盤中跌幅超過5%,跌至49.95美元/桶,刷新2009年4月份以來最低價格。與此同時,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暴跌4%,跌破55美元/桶,同樣創造了自2009年年中以來五年半時間里的新低。
自2014年下半年,國際油價便開始坐上了“滑梯”,一度從100美元/桶的價格跌至目前50美元/桶上下的水平。對此,業內專家認為,國際油價暴跌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在供應端層面,各產油國之間存在惡性競爭,二是在需求端層面,全球經濟低迷導致原油需求不斷下降。而對于我國經濟來說,油價持續暴跌是一把“雙刃劍”,既有好處也有弊端。
頂金貴金屬董事長兼總裁夏宇飛表示,從利好方面來看,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費國,無論是工業生產還是民眾消費,都對原油有著巨大需求,同時,我國還是世界第一大原油進口國。所以,當前國際油價持續暴跌,對于我國原油進口來說是較大的現實優惠,同時也將有利于我國建立健全國家級原油戰略儲備;另一方面,由于當前國際原油市場上各大供應商之間的激烈競爭,使得作為買方的中國掌握了更大的話語權。
“不過,國際油價持續暴跌也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一定負面作用,其主要表現為進口油價的走低或將觸發我國物價水平的回落導致經濟過冷,即輸入性通貨緊縮的風險。” 夏宇飛認為,油價暴跌導致能源成本下降,進而導致企業產品售價的降低,最終使得社會總體通脹水平出現下降。物價回落在一定范圍內是利好于消費者的,一旦超出界限則將嚴重打擊企業生產積極性并引發經濟衰退。
對于未來國際油價的走勢,卓創資訊分析師高健認為,從目前來看,未來原油市場還會有進一步下跌的空間。因為現在市場的整體氛圍相對悲觀,在現有供給充足的情況之下,主要產油國仍在尋求增產甚至降價,而這將加劇市場的惡性競爭,進而導致油價進一步下跌。
夏宇飛認為,目前原油價格基本呈現出單邊且加速下跌的趨勢,累積跌幅已經超過50%,這就意味著當前原油價格仍有較大的下跌動能。在油價持續下跌的階段,我國既要抓住難得的機遇,建立健全我國原油戰略儲備并爭奪原油定價權,又要謹防輸入性通縮影響我國經濟的健康運行。
“目前原油價格持續下跌的主因是供大于求,美俄博弈則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預計油價低迷狀態將會持續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只有供求恢復平衡,油價才有可能回升。”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中國能源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夏義善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