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貨牌照之價值:渠道帶來客戶
來源:鑫鼎盛期貨 時間:2014-04-17 瀏覽:3422次
“一旦渠道建立,就不愁客戶來源。”一位券商高管告訴記者。
去年以來,收購期貨公司的案例不斷增多,尤其是來自證券和信托公司的收購。目前,國內市場擁有全牌照的金融集團逐漸形成,而期貨依然是一塊不可缺少的牌照,其價值也多體現在渠道或通道價值。
繼年初建信信托入股良茂期貨之后,興業信托近日入股杉立期貨,也使得的金融牌照更加完善,目前已擁有銀行、信托、基金、金融租賃、PE、期貨、證券等金融牌照。
渠道帶來客戶
近日,寧波證監局批復核準興業信托入股杉立期貨相關股權變更事宜,興業信托持股比例為29.7%,位列第二大股東。
在金融業務不斷交叉融合的背景下,券商、保險、銀行、信托控股的期貨公司不斷涌現,也為這些機構參與國內金融和商品期貨市場提供了重要的渠道。在興業信托之前,建信信托、吉林信托、瑞銀證券等都入股了期貨公司。
在國內近160家期貨公司中,目前共有10家左右的期貨公司的股東中包含信托公司,但是信托公司大多僅參股期貨公司,信托控股期貨公司較少。
以股指期貨和國債期貨為代表的金融期貨在國內金融市場的地位將越來越重要,越來越多的機構已經參與到股指期貨。
雖然國債期貨還處在發展初期,但其未來的地位將極其重要,尤其是對于銀行和券商,其他機構參與國債期貨和商品期貨的限制也將會逐漸放開,期貨公司作為參與通道的價值也將逐漸增加。
“有證券公司背景的期貨公司,在金融期貨方面,拉客戶就方便多了。而目前被收購的都是很小的期貨公司,便宜、本身沒有相應的證券母公司。”國信期貨分析師施雨辰對記者稱。
上述券商高管還告訴記者:“期貨市場的很多高凈值潛在客戶目前也是券商爭奪的對象,銀行同樣瞄準了他們。”
此外,金融機構參與金融期貨的范圍也在逐漸放開,以保險業為例,保監會已經放開了對險資投資高風險金融衍生品的限制,將遠期、期貨、期權及掉期等納入了保險資金的投資范圍,而目前平安保險和保險已經獲得了投資股指期貨的資格。
與此同時,監管層已經多年沒有發放新的期貨牌照,想要獲得牌照的其他金融機構也只能通過收購。一位期貨公司匿名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在目前混業經營尚未放開的情況下,金融控股集團通過收購納入更多牌照,也方便了吸引客戶,協同效應很明顯,而期貨公司在財富管理和風險管理方面的作用也在逐漸顯現。”
期貨公司自身所需
事實上,期貨公司對金融集團也很是依賴,越來越多的期貨公司無論在股權還是名稱上開始向金融集團靠攏。
從近年來的情況來看,利潤較多而且營業部數量不斷增多的期貨公司股東多是大型銀行、券商或保險機構,而股東沒有任何背景的期貨公司部分在虧損甚至關停。
數據顯示,2013年永安期貨、中信期貨、中糧期貨、銀河期貨、中國國際期貨、期貨、廣發期貨、華泰長城期貨、海通期貨和國信期貨等10家期貨公司凈利潤超過億元,在近160家期貨公司中排名靠前,這10家公司多數具備很強大的股東背景。
此外,證監會近日公布的最新期貨公司營業部名錄顯示,從2012年9月到2014年2月,全國期貨公司營業部數量從1177家增加到1476家。與此相比,近兩年增幅達到25%。
值得一提的是,規模小的期貨公司在關停營業部,而規模大的期貨公司在新設營業部。但與此前數年相比,期貨公司新設營業部的增速下降明顯。
擁有營業部數量最多的是中國國際期貨,共有51家營業部,其次是弘業期貨,共有42家營業部。瑞達期貨、永安期貨、海通期貨、中信期貨、華泰長城期貨、南華期貨和東海期貨擁有的營業部數量則分別為34家、33家、32家、31家、31家、30家和27家。
事實上,期貨行業內的兼并整合也從未停止過,期貨行業整體盈利狀況欠佳,去年迎來期貨行業新一輪的兼并潮。
去年期貨業的收購與合并案例更多,如子公司長江期貨吸收合并湘財祈年期貨;收購北京中期期貨,并由北京中期吸收合并子公司方正期貨;中航期貨吸收合并江南期貨等。(.第.一.財.經.日.報 .楊.柳.晗)
<< 返回
去年以來,收購期貨公司的案例不斷增多,尤其是來自證券和信托公司的收購。目前,國內市場擁有全牌照的金融集團逐漸形成,而期貨依然是一塊不可缺少的牌照,其價值也多體現在渠道或通道價值。
繼年初建信信托入股良茂期貨之后,興業信托近日入股杉立期貨,也使得的金融牌照更加完善,目前已擁有銀行、信托、基金、金融租賃、PE、期貨、證券等金融牌照。
渠道帶來客戶
近日,寧波證監局批復核準興業信托入股杉立期貨相關股權變更事宜,興業信托持股比例為29.7%,位列第二大股東。
在金融業務不斷交叉融合的背景下,券商、保險、銀行、信托控股的期貨公司不斷涌現,也為這些機構參與國內金融和商品期貨市場提供了重要的渠道。在興業信托之前,建信信托、吉林信托、瑞銀證券等都入股了期貨公司。
在國內近160家期貨公司中,目前共有10家左右的期貨公司的股東中包含信托公司,但是信托公司大多僅參股期貨公司,信托控股期貨公司較少。
以股指期貨和國債期貨為代表的金融期貨在國內金融市場的地位將越來越重要,越來越多的機構已經參與到股指期貨。
雖然國債期貨還處在發展初期,但其未來的地位將極其重要,尤其是對于銀行和券商,其他機構參與國債期貨和商品期貨的限制也將會逐漸放開,期貨公司作為參與通道的價值也將逐漸增加。
“有證券公司背景的期貨公司,在金融期貨方面,拉客戶就方便多了。而目前被收購的都是很小的期貨公司,便宜、本身沒有相應的證券母公司。”國信期貨分析師施雨辰對記者稱。
上述券商高管還告訴記者:“期貨市場的很多高凈值潛在客戶目前也是券商爭奪的對象,銀行同樣瞄準了他們。”
此外,金融機構參與金融期貨的范圍也在逐漸放開,以保險業為例,保監會已經放開了對險資投資高風險金融衍生品的限制,將遠期、期貨、期權及掉期等納入了保險資金的投資范圍,而目前平安保險和保險已經獲得了投資股指期貨的資格。
與此同時,監管層已經多年沒有發放新的期貨牌照,想要獲得牌照的其他金融機構也只能通過收購。一位期貨公司匿名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在目前混業經營尚未放開的情況下,金融控股集團通過收購納入更多牌照,也方便了吸引客戶,協同效應很明顯,而期貨公司在財富管理和風險管理方面的作用也在逐漸顯現。”
期貨公司自身所需
事實上,期貨公司對金融集團也很是依賴,越來越多的期貨公司無論在股權還是名稱上開始向金融集團靠攏。
從近年來的情況來看,利潤較多而且營業部數量不斷增多的期貨公司股東多是大型銀行、券商或保險機構,而股東沒有任何背景的期貨公司部分在虧損甚至關停。
數據顯示,2013年永安期貨、中信期貨、中糧期貨、銀河期貨、中國國際期貨、期貨、廣發期貨、華泰長城期貨、海通期貨和國信期貨等10家期貨公司凈利潤超過億元,在近160家期貨公司中排名靠前,這10家公司多數具備很強大的股東背景。
此外,證監會近日公布的最新期貨公司營業部名錄顯示,從2012年9月到2014年2月,全國期貨公司營業部數量從1177家增加到1476家。與此相比,近兩年增幅達到25%。
值得一提的是,規模小的期貨公司在關停營業部,而規模大的期貨公司在新設營業部。但與此前數年相比,期貨公司新設營業部的增速下降明顯。
擁有營業部數量最多的是中國國際期貨,共有51家營業部,其次是弘業期貨,共有42家營業部。瑞達期貨、永安期貨、海通期貨、中信期貨、華泰長城期貨、南華期貨和東海期貨擁有的營業部數量則分別為34家、33家、32家、31家、31家、30家和27家。
事實上,期貨行業內的兼并整合也從未停止過,期貨行業整體盈利狀況欠佳,去年迎來期貨行業新一輪的兼并潮。
去年期貨業的收購與合并案例更多,如子公司長江期貨吸收合并湘財祈年期貨;收購北京中期期貨,并由北京中期吸收合并子公司方正期貨;中航期貨吸收合并江南期貨等。(.第.一.財.經.日.報 .楊.柳.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