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債進入“疲勞期”?
來源:期貨日報 時間:2014-07-04 瀏覽:3351次
前期被持續看好的國債期貨,本周連續四日下挫。昨日,國債期貨主力合約1409收盤跌0.29%,報93.562元,而昨日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利率7天期品種下降50個基點,在6月底之后首次降至3.5%以下。在資金面如此寬松的狀態下,國債期貨這是要“鬧”哪般?
在此之前,我們可以先回顧下本周二。全天資金利率平穩運行的情況下,TF1409跌幅達0.47%。后來,市場把主要原因歸結為當日早間國開債險遭流標。這是一個意外,因為前一日10年期國開債二級市場收益率僅僅為4.93%,但是第二天10年期國開債的中標收益率高達5.5016%,將近60個基點的差別讓交易員頗為驚訝。
不過,意料之外的事情,也有合情合理的一面。有知情人士透露,前期央行向國開行發放了數千億的再貸款,國開債的供給因此減少,但近日監管部門鼓勵國開行發債,再貸款需要還回。這就代表國開債可能會扎堆兒涌現,不排除一些機構在這場國開債招標開始之前就獲知內情。
當然,剛剛進入下半年,在資金面持續寬松并且預期寬松的預期中,以及經濟數據企穩跡象顯現但房地產銷售數據依然不佳的背景下,我們來討論債市的拐點問題,理由并不完全充分。但是,在較大幅度的四連陰之后,許多投資者心中難免蒙上一層陰影。
一些市場人士感嘆,長達半年的資金面寬松,讓債市對利率的表現進入“審美疲勞期”,畢竟債市很多時候體現的是一種預期,而貨幣市場利率的持續低位,讓流動性良好已經完全成為預期之內的事情。
那么,這是否說明利率的“晴雨表”作用失靈了呢?不可否認,現階段流動性寬裕推動債券市場的邊際效用正在遞減。
從政策面、經濟面看,在國內經濟難言回暖的情況下,要保證穩增長的目標,恐怕還需政府繼續發力。不過,政府不斷向市場投放資金,并不代表這些資金就可以推升經濟增長,實際上有許多資金在空轉,而且經歷空轉之后的資金依然很“貴”,這加重實體經濟的成本。
期債四連陰,已經反映出投資者的擔心。接下來,我們繼續等待政策新方向。而經濟是否能夠繼續企穩回暖將成為下半年債市關注的核心和焦點。